梅里菲爾——德多肽合成之父
梅里菲爾德簡介
諾貝爾得獎者小簡介
姓名:羅伯特·布魯斯·梅里菲爾德(Robert Bruce Merrifield)
出生年代:1921-2006
職稱:美國生物化學家和教育家
國家:美國
個人情況:1943年梅里菲爾德畢業于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1949年獲該校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同年他到紐約市的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現洛克菲勒大學)工作至今。梅里菲爾德自1953年起,多年從事蛋白質化學的研究,主要研究多肽和蛋白質的合成,以及合成的生物活性多肽和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從1959年5月開始研究多肽固相合成法,1962年成功地利用固相合成法合成一個二肽。同年他又合成一個四肽。1963年又合成了含有9個氨基酸殘基的緩舒激肽,只花了8天時間。梅里菲爾德的多肽固相合成法比經曲的合成方法省時間,簡便,效率又高。隨后,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到了70年代,已成為許多肽合成實驗室使用的一種基本方法。
1965年梅里菲爾德制成了第一臺自動化合成儀。1969年他用這臺儀器高速地合成由124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核糖核酸酶A。核糖核酸酶A它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酶。他的工作對整個有機合成化學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他因發明多肽固相合成法,對發展新藥物和遺傳工程的重大貢獻而獲1984年諾貝爾化學獎。70年代起,曾先后到歐洲和日本講學。1977年訪問過中國,1983年6月第2次訪問中國。
梅里菲爾德成功的故事——自信
如果你敢于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突破框框,從事研究,那么,你有可能獲諾貝爾獎。
——梅里菲爾德
羅伯特·布魯斯·梅里菲爾德于1921年生于美國,畢業于加利福尼亞大學。自1949年起,在洛克菲勒研究所從事研究。由于發明了簡易自動的固相肽合成法,合成了胰島素和核糖核酸酶,桑格博士稱他是“開發胰島素合成機械的人”。
梅里菲爾德不是普通人的杰出人才。最初他在洛克菲勒研究所從事微生物生長基因的研究。經過3年的嘗試,結果發明了一種使氨基酸與樹脂粒子相結合的固相肽合成法,這是一個連有機合成專家也難以想出的方法,他用這種方法合成出兩個氨基酸結合在一起的二肽。但是,當時已經有人用普通方法合成了由30個氨基酸組成的胰島素,所以他的這項發明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既便是這樣,梅里菲爾德也并沒有泄氣,他依然以自己頑強的意志、不懈的努力,繼續設法改進自己的合成法,最后真的用第一臺自動合成機合成了胰島素。同時他一鼓作氣,又進一步完善了合成機,終于成功地合成出了由124個氨基酸組成的核糖核酸分解酶。這一次他終于引起了世界的矚目,于1984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梅里菲爾德博士這種契而不舍的治學態度,很值得年輕人去學習。如果他用普通方法達到目的后,眼光就放在下一個課題上,很可能他從此就此過著與諾貝爾獎無緣的平平淡淡的研究生活了。他不熟悉有機合成本,也許正是因為不熟悉,才激發了他的潛力,從而完善了合成機。所以,我們不要感嘆自己的學識有限,正是因為我們學識有限,才更應該去學習無限的知識,有時這也能轉化為一種激發自己上進的動力。
梅里菲爾德博士從短期大學畢業后又重新考取了4年制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也比一般人晚。他是能在沒有別人學問高的時候,做出這樣有成就的事情,真的是了不起。也正是因為他有一個別人沒有的東西,那就是自信,如果他沒有自信心態,那是什么也干不成的。
教育啟迪
如果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那么自信便是成功的基石。我們每做一件事都應該把自信放在第一位,因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自信是一種感覺,有了這種感覺,我們才能懷著堅定的信心和希望,開始偉大而光榮的事業。
有時候缺乏信心并不是因為出現了困難,而出現困難倒是因為缺乏信心。的確如此,當你遇到困難時,只有相信自己,才有可能成功。如果連你自己都感到自己無法面對困難、戰勝困難,那么成功是不可能屬于你的。
上一篇:梅納赫姆·貝京——以色列和平總理
下一篇:海門斯——頸動脈竇和主動脈的機理發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