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獨具慧眼的吳國大夫
——獨具慧眼的吳國大夫
伍子胥(?—前484),春秋時吳國大夫。幫助吳王闔閭奪取王位,輔佐闔閭,使吳國強大,并攻入楚國。取得大勝。吳太子夫差繼位后,因在對越國政策上與夫差發生分歧。而被夫差疏遠,后被迫自殺。
伍子胥原是楚國人,本名叫伍員。他父親伍奢因為得罪楚平王被關進了牢里。大臣費無忌對楚平王說:“伍奢有兩個兒子,都很有本事,如果不把他們殺掉,將會禍患無窮。大王可以拿他們父親作人質,騙他們回來。”
楚平王派人去召伍子胥和他的哥哥伍尚,說只要他們回去就放了伍奢。伍尚得知父親被囚,立即就要回去。伍子胥說:“楚王叫我們回去,并不是真的要放父親,只不過是怕我們逃跑了,以后留下禍患,用父親作人質騙我們回去。只要我們一到都城,父子三人就會一起被殺。這對父親又有什么好處呢?只能使我們全家被殺,連報仇的人都沒有。我們不如一起投奔別的國家,向他們借兵為父親報仇。現在回去被殺,就什么都干不成了。”
伍尚說:“我也知道回去救不了父親,但我怕今天父親叫我回去而我沒有回去,以后也沒能為父親報仇,那會被天下人恥笑的。”接著他又對伍子胥說:“你比我有才干,就一個人趕快逃走吧,日后為父親報仇;我什么本事都沒有,要死也和父親一起死。”
隨后就進城了,不久就被抓住了,伍子胥則逃奔宋國。伍尚被押到國都郢后,楚王把他和父親一起殺了。
伍子胥后來又逃奔吳國,他中途經過楚吳交界的昭關,守衛昭關的將領想逮捕他,伍子胥想不出辦法逃出去,一夜之間,頭發竟然全急白了。第二天,伍子胥只好丟掉車馬,單身步行,差一點被人抓住。伍子胥逃到一條大江旁邊,再也無路可走,身后的追兵又越來越近。這時江面上駛來一艘小漁船,船夫知道站在江邊的是伍子胥,就把他渡過江去。
伍子胥非常感激,解下身上的寶劍遞給漁夫說:“這把寶劍能值一百兩黃金,送給您報答您的救命之恩。”漁夫不肯接受伍子胥的寶劍,說:“楚國一直懸賞捉拿你,誰能抓到伍子胥,賞給他萬兩黃金,還封他為爵,何止一百兩黃金?我救你只因為同情你。”伍子胥還沒走到吳都城就病倒了,只好在半路上停下來,靠乞討為生。歷盡各種苦難,伍子胥終于到達了吳國都城,通過將軍公子光見到了吳王僚。
過了一段時間,吳國和楚國發生了糾紛。吳王命令公子光率領軍隊攻打楚國。攻占了兩座縣城后,公子光率兵回國。伍子胥對吳王說:“現在正是一舉攻破楚國的好機會,希望您派公子光繼續進攻楚國。”
公子光卻對吳王僚說:“伍子胥的父親、哥哥都被楚王殺害了,他勸大王攻打楚國,只不過是想為自己報私仇而并不是真為吳國好。現在進攻楚國是不能把它一舉攻破的。”伍子胥一聽就明白了公子光的個人企圖,他是想殺掉吳王僚而自己稱王,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再勸吳王對外用兵,便推薦了一個叫做專諸的勇士給公子光,自己隱退到鄉下種田去了。
五年之后,公子光果然找機會殺掉了吳王僚,自立為王,也就是吳王闔閭。闔閭即位后,又找到了伍子胥,任命他當了吳國的大官。闔閭自立后第三年,與伍子胥和大臣伯嚭一起伐楚,攻克了舒城,又想一鼓作氣乘勝進攻郢都,將軍孫武說:“軍民都已經非常疲勞了,不能再繼續作戰,我們還是暫時等一等吧!”于是吳軍便返回國中。
此后連續幾年,吳軍年年進攻楚國,攻占了不少地方。又過了三年,吳王闔閭對伍子胥、孫武說:“過去你們總說不能攻打郢都,現在我們已經取得了軍事上的優勢,你們認為時機到了嗎?”
兩個人回答說:“楚國的將軍囊瓦生性貪婪,總是向唐國和蔡國索要財物,這兩個國家的人民對他恨之入骨,您如果一定要進攻楚國,必須聯合這兩個國家,取得他們的支持。”
闔閭采納了他們的建議,動員了全國的軍隊,聯合唐、蔡兩國,大舉進攻楚國。吳軍與楚軍在漢水兩岸沿江對陣。吳王的弟弟夫概請求率軍出擊,闔閭沒有答應,夫概就偷偷地帶著自己部下的五千人馬突然出擊,猛攻楚將子常。子常被打敗逃到了鄭國。吳國的大軍乘勝前進,一連打到了郢都城下。
楚昭王逃離郢都。第二天,吳王率大軍進入郢都。伍子胥到處搜捕楚昭王,但沒有找到,因為楚平王已死,于是伍子胥就掘開了楚平王的墳墓,把尸骨拖出來,抽了三百鞭子才住手。
過了幾年,吳國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敗。闔閭在戰斗中受了傷,沒過多久就病死了,太子夫差即位為吳王。夫差為了給父親報仇,加緊訓練士兵,又任命伯嚭為宰相,治理內政。第二年夫差起兵攻打越國,一舉全殲了越軍主力。越王勾踐帶著五千名殘兵敗將逃到了會稽山上,他派大臣文種帶上厚禮賄賂伯嚭,通過他向吳王夫差求和,說勾踐愿意交出國家大權,和妻一起給吳王當奴仆。
吳王準備答應下來,伍子胥勸阻說:“越王勾踐將來會東山再起,現在您不消滅他,以后一定要后悔的。”吳王不聽從伍子胥的話,采納了伯嚭的意見,和越國講和了。
此后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表面上極力討好夫差,暗地里不斷發展力量。而吳王夫差卻以為已經降服了越國人,一心想向北攻占齊國。伍子胥多次勸吳王說勾踐才是吳國最危險的敵人,應該盡快消滅越國,而不要總想著攻打強大的齊國。
吳王夫差對伍子胥的話一點兒都聽不進去,尤其是對齊國打了幾次勝仗后就更不理會伍子胥了。伍子胥見吳王一意孤行,知道吳國早晚要滅亡,就把自己的兒子帶到了齊國,托付給一個朋友照顧。
宰相伯嚭也與伍子胥的矛盾越來越深,他在吳王面前說伍子胥的壞話:“伍子胥生性兇狠,沒有人情味,他長期以來嫉恨大王,我們必須提防他造反作亂。上次大王準備攻打齊國,伍子胥極力阻攔,結果大王獲得全勝。伍子胥因為大王沒采納自己的計謀而耿耿于懷,心里怨恨大王。現在大王準備再次伐齊,他又出來阻攔,希望吳國打敗仗來證明他有先見之明。如今大王親自率領大軍,出動了全國軍隊去伐齊,而伍子胥因為您沒聽他的話,便假裝生病推辭不去。大王您千萬要防備他,恐怕他馬上就要造反了。另外我派人暗中觀察伍子胥,發現他趁出使齊國的時候,把兒子托付給齊國人鮑牧。作為一個臣子,在國內稍微有點不痛快,就勾結外人,自己仗著是先王的老臣,因為一時沒被重用就心懷不滿。這樣的人大王應該盡早采取措施啊!”
吳王夫差說:“我也早就懷疑他了。”于是,吳王派人給伍子胥送去一把寶劍,說:“你就用這把劍自殺吧!”
伍子胥接過寶劍,仰天長嘆道:“唉!本來是奸臣伯嚭作亂誤國,大王卻反而要殺我。我曾經輔助你的父親成為諸侯中的霸主;當你沒有被立為太子的時候,許多公子都爭搶當太子,是我在先王面前保舉你,你才繼承王位。你當了吳王之后,要把吳國分一半給我,我都沒有要。沒想到今天你聽信了奸臣挑撥越來越昏庸,反而來殺我。”
伍子胥回頭告訴他的手下人說:“我死了之后,你們要在我的墓上種上梓樹,長大了可以給他們做棺材;把我的眼珠挖下來掛在吳國國都的東門上,我要親眼看到越國滅掉吳國。”說完后揮劍自殺了。
果然不出伍子胥所料,越王勾踐九年以后滅掉了吳國,殺了吳王夫差和伯嚭。
上一篇:伊麗莎白一世——為英國貢獻一生的女王
下一篇:信賴催開的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