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了孩子
——顏艷紅虐童事件反思
作者簡介
關玉:教育科學學院2014級學前教育(免師)專業的學生。
有這樣一則新聞:
2012年10月24日,浙江溫嶺女幼師顏艷紅“揪耳朵”“扔垃圾桶”等多張虐童照、一段虐童過程視頻被曝光,一時嘩然。面對質疑與規勸,她輕描淡寫,不以為然。
10月25日,警方迫于輿論壓力,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刑拘顏艷紅。
10月29日,顏艷紅被溫嶺市警方提請溫嶺市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
11月6日,溫嶺檢察院捍衛法治原則駁回了警方對顏艷紅的批捕申請。
2012年11月16日22:37,顏艷紅最終無罪釋放。
時間過去將近四年了,當初的憤怒與痛心似乎也快要被遺忘了。可就在去年,就在我們身邊,四平市紅黃藍幼兒園被曝虐童事件。孩子身上的那一個個針眼啊,每一個都在提醒著我們,有些事不能忘記。有些傷痛也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得到治愈。
你能忘記那個男孩嗎?那個被揪著耳朵的男孩。他大張著嘴,痛苦地哭喊著,可他的周圍是冷漠的同學,他的頭頂是本應細心照料她地老師。每當我想起顏艷紅微笑著說好玩的情景,我就不寒而栗。
這樣的事情本不應該發生,但是它卻真真實實地發生了,本該是為祖國未來的花朵細心澆灌的老師,卻化身成為可怖的惡魔。最可怕的是如此惡劣的行為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為什么?為什么幼兒園教師要虐待兒童?
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的職業素質不高,道德與法律意識不強。盡管她已從幼師畢業,但尚未取得正式的上崗證和資格證。不只是個例,通過查找資料,我發現在我國許多地方,幼兒園教師有五成以上是沒有兩證的。幼師工作辛苦、工資待遇低。我們一方面認可幼兒教育對兒童重要的這種說法,另一方面卻放任不合格的教師上崗,這本身就為“虐童事件”埋下了隱患。
第二,是教育機構良莠不齊。“入園難,難于上青天”,這叫喊聲早已傳遍大地。幼兒教育普遍存在公辦園“稀缺化”、民辦園“兩極化”、優質資源“特權化”、收費“貴族化”等問題。從我國教育現狀來看,由于學前教育沒有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不能納入國家財政統籌,政策上也沒有優惠,經費投入少之又少,幼教從業人員及幼教人才嚴重不足,致使幼兒教育需求大、供給少、收費貴。隨著市場利益的驅使,幼兒教育的公益性在逐步淡化,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公立幼兒園轉為民辦的趨勢。當幼兒教育的基礎性、公共性和公益性被忽視,各級政府將幼兒教育的主要責任推向社會力量和市場之時,不少不良機構便趁機辦起了幼兒園。他們辦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斂財,隨便招聘一些人就能當教師,根本不顧幼兒的安全、飲食、起居,成了幼兒園黑戶,更是虐童事件的發源地。
第三,法律的不健全使這件事的事后處理變得異常棘手。由于我國法律沒有虐童罪這一條,所以檢方不得不以尋釁滋事罪起訴顏艷紅,且最終無罪釋放了顏艷紅。如果我們國家的法律對此事件能有一個更加明確的定性,又怎么會有那么多人敢以身試法?那么相信發生這樣的悲劇的概率會大大降低。幼兒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而幼兒又是不能自主維護自身利益的弱勢群體,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愛護。
第四,顏艷紅虐待兒童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之后才被曝光,為什么?到底是誰幫她隱瞞了虐童真相?大概是這樣兩種人,一是顏艷紅的同事。在幼兒園里,每個教室都有大大的玻璃窗。每天路過窗子的老師和領導們,真的就沒看到過顏艷紅虐童嗎?還是根本就不以為然?還有那個幫忙拍攝照片的老師,我真的很想知道她是以什么樣的心情拍下這些照片的。這些離虐童事件最近的人似乎從來沒想過要阻止什么。那另一種人是誰?先來回顧一下當時事件的經過,被拎耳男童今年4歲,父母都是溫嶺本地人。一個多星期之前,他的耳朵突然出現了紅腫,父母一開始未在意,細心的外婆詢問孩子,孩子說“這是被顏老師打的”。孩子母親君燕一開始不相信,認為是兒子不喜歡上學故意撒謊,“顏老師對你嚴厲是為你好,她怎么會故意打你。”結果一個多星期來,孩子一聽要去上學就恐懼,每天送到幼兒園都很費勁。孩子明明白白的表示卻被忽視,父母也淪為虐童的幫兇,都是因為傳統的觀念蒙住了父母的眼睛。
簡而言之,顏艷紅虐待兒童這是她的錯,但也不僅僅是她的錯。
其實在這件事上,我們每個人都無權一味指責顏艷紅,顏艷紅只是點燃了事件的導火索,把問題真正地暴露在我們面前,而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為我們的孩子做些什么,怎么做可以保護他們免受傷害,保證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地長大。到底怎么做才能讓虐童事件到此為止!
我們的國家是不是要為孩子立更權威且細致的法律?社會和政府要加強立法和監督,有效約束幼師行為,同時,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完善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體系,將師德作為選聘幼兒教師和職業考評的主要依據,以此鞭策幼教規范自身的行為,提高職業道德。
我們的學校是不是要為孩子更細致地篩選和更有力地監督?不要讓低素質的人進入學校,也不要讓優秀的教師在缺乏愛的教育體系中淪為獄警,變成人格扭曲的老師。我們的幼兒園方面應該組織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提高幼兒教師的師德素質,并為幼兒教師創設良好的職業發展環境,讓孩子和教師都在愛的教育中共同成長。
我們的家長是不是應該改變傳統的觀念?要去聽孩子講話,要給孩子更多的力量和尊重。如果我們改變不了社會,至少我們可以改變孩子。我們可以告訴孩子,老師不論用什么理由打你都是不對的。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如果班上的同學被虐待了要回來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應該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你最強大的后盾,愿意保護你不受任何人的侵害。
而我們的教師呢?洛克在《教育漫話》中提出:“做導師的人自己應當具有良好的教養。”教師工作本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它將直接關系到學生成長速度的快慢和成長質量的高低,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有崇高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又因為孩童時期的境遇在其成長中占據重要地位,成年以后的行為習慣都與幼年經歷息息相關。因此,越是低齡孩子的教育,越需要高素質的師范人才。所以幼兒教師不能僅僅將職業看作是一種謀生手段,更應該正確認識自己所擔負的特殊責任,要謹記幼兒教育的初衷;幼兒園老師也從不是一份看管小孩的工作,而應該是引導幼兒心靈成長、塑造兒童靈魂的職業。
現在二孩政策開放,更多的目光聚焦在教育上,更多的重視落在幼兒教育上。更令人欣慰與歡喜的是,《幼兒園工作規程》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新的規程對幼兒教師的待遇和幼兒方方面面的權益都做了更加科學合理的規定。一切都在慢慢地好起來,而作為師范學校的學生,未來大都將站上這三尺講臺去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有多少人,曾經因為某個老師的鼓勵而奠定了一生發展的方向;又有多少人,因為老師的一次體罰終身籠罩著陰影。孩子的心靈就好像是一張干凈的白紙,寫上丑陋,再擦去都難;寫上陽光,就回報你燦爛。
對于到底什么樣的人可以做幼兒教師,我們也許還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我想說:“為人師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書育人,此乃師德之本也。”
我想分享的不是一個新穎的見聞,不是一個離奇的故事,它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相信我,它之所以被一遍一遍提起,是因為它值得。
孩子是上帝送給父母的最好的禮物,我一直固執地認為孩子是最具神性、最接近上帝的。因為孩子的純潔,世界變得真實。在這個俗世中,孩子的心是一方澄澈之湖,那里天光云影,山花初綻。而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那個耳熟能詳的原則——一切為了孩子!
☆教師點評:姜海濱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才傳統美德,是每個家庭,每個公民都應具備良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師對孩子的愛心更應該像母親一樣。
由2012年10月24日,浙江溫嶺女幼師顏艷紅“揪耳朵”“扔垃圾桶”的虐童事件,到四平市紅藍黃幼兒園兒童被針扎事件,一個個虐童事件接二連三地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兒童安全問題又一次成了我們大眾關注的焦點。作者由浙江溫嶺女幼師虐童事件本身展開,深入剖析事件發生到惡化最后竟然慢慢淡出人們視野的原因,由教師自身素質,到家長本身的迂腐觀念,到我國的文化傳統,再到如今我國教育體系的缺失。同時也向我們提供了解決如今這一教育問題的方法,處處圍繞兒童發展問題,句句戳入人心,最后表明自己對未來的社會中孩子們能夠平安幸福地成長的愿望,和自己最真切的期待——一切為了孩子!
教師簡介:姜海濱,碩士,副教授。
上一篇:一代名師陶行知
下一篇:與成功對話,與幸福相伴——淺談《人性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