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第一忌諱:和同事成為好朋友
根據有關調查顯示,隨著人們工作形態的自由化與工作時間的逐步增加,“同事”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逐漸變得多元化。他們既是你工作中的伙伴,也有可能成為你生活中的朋友。因此,如何對待辦公室“友誼”對職場新人來講尤為重要。
辦公室中的友情,處處存在著危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受到傷害。這就是所謂的明為蜜糖、暗是砒霜的相處法則。也許有人會問,難道只有謹慎保守才是唯一的良策嗎?當然不是,辦公室哲學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對于一些新銳的公司來說,太守舊反而會顯得生硬。作為辦公室成員中的單細胞之一,在遭遇到各類問題時,最好的辦法是先判斷大環境,然后再決定你的辦公室友誼半徑在哪里。另外要說明的是,辦公室友情與那些不存在利益沖突的友情完全不同,稍有不慎你就有可能落入他人的“陷阱”。
小林是一家香港電腦公司的新晉職員,受聘職位是渠道助理。整個部門20多位員工共用一個大辦公室,私下里,大家經常說笑打鬧,所以小林很快便融入進了這個隨和的氣氛里。因為小林是單身,又剛剛畢業,下了班經常會留在公司里上網,因此和經常需要加班的美琪成了好姐妹。兩人經常一起吃晚餐、閑聊公司的趣事,或是說些明星八卦,嘲笑一下行政處的老女人,美琪還非常熱心地給小林介紹男朋友。
成了好友之后,小林發現美琪的工作其實特別煩瑣。因為她負責的是配貨這一塊,經常有客戶提出許多過分的要求,哪怕是已經超出了下班時間,也需要馬上解決。小林想,兩個人做事,總要比一個人快。所以,她經常在下班后自告奮勇地幫美琪工作,結果就變成了兩人一起加班。為了表示對小林的感謝,美琪也經常請小林吃飯,而小林就更覺得自己應該幫朋友了。
可是時間一長,小林開始發現事情有一些不對勁。哪怕已經下班了,要求發貨的客戶電話也會直接打到自己的手機上,并聲稱是“美琪小姐給我你的號碼,說這事你最清楚,你能解決。”一次,兩次……次數一多,小林開始有些不耐煩了,她覺得自己的生活受了到干擾,但是礙于朋友情面,又不好當面指出。但是沒想到更過分的是,在月度工作總結的會議上,美琪居然大大方方地站起來說:“這兩個月以來,小林在工作上幫了我不少,我發現她其實很適合做客戶配貨的工作,而且許多客戶也給我反饋說小林做得很好。經理,我建議把這個工作移交給她。”結果,還沒等小林說話,被蒙在鼓里的經理已經在一邊點頭贊好,美琪就這樣輕輕松松地把最難啃的骨頭丟給了傻乎乎的新人!而且同事們還以為是小林自找的,小林就這樣成了名副其實的“冤大頭”!
小林的案例提醒我們,當你發現自己被所謂“朋友”利用時,應該能夠站出來,大聲地維護自己的利益。當然,由于你是一位新人,很可能會吃虧。但是你要清楚,吃虧總比做冤大頭要好。職場上總有一些人會利用新人的單純與友好來獲取自己的利益。當然,也不排除也許有人是真心想和你做朋友。但是,在這種虛實難分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是做一個搞好辦公室氣氛的積極分子。需要注意的是,你一定不要涉入別人的工作與私生活,等到時間長了,你就能分辨出哪些是值得你付出真心的朋友。
之所以會出現小林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大部分的職場人士都希望在工作之余,能夠擁有另外的空間使自己得以停靠。但是,你要清楚同事情畢竟與朋友情不同。你應該學會與同事之間保有一定的距離,而這種距離并非是排斥友情,也不是對他人的戒備。
深圳大學金賽博士長期從事人際關系研究工作,他認為隨著社會分工專業性的加強與職能上的細化,表現在工作能力上的競爭只能是衡量人們潛在能力的外化標準。它可以通過閱歷、時間、工作的熟練度加以解決。而另外一種競爭雖然早已存在,但是大多數人因為出于良好的愿望及粉飾太平的需要,將其抹殺到最弱化的程度。那就是通過諸多合理而巧妙的方法讓自己在工作中擁有好的位置、好的人際關系,同時還要熄滅那些有可能引燃的障礙及麻煩的危險火苗。
不要把辦公室當作心理診所,不要有意或者無意地去窺視同事的“生活狀態”。當然,這種提議是一個良好的初衷,主要是希望讀者能夠保持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因為,你與同事在工作方面有千絲萬縷的瓜葛,所以現代職場人士在職場交往中必須保持一定的理性。這種理性,無論是對你個人還是他人而言,都有一定的好處。友誼本身是單純的,不帶任何雜質。辦公室中的友情卻夾雜著利益,同事之間或多或少總存在一些剪不斷理還亂的利益糾葛,不要奢望會存在所謂的“純粹”友情。否則,大家會連普通同事都做不成。所以,辦公室友情所講求的是“適可而止”與分寸的把握。
1.距離產生美。良性的辦公室友情講求交往分寸上的把握,過分親近或者過分疏遠都不是合適的距離,只有能夠讓對方感到舒適同時又有安全感的距離,才是辦公室友情的最好距離。另外,在辦公室的相處中,應該盡可能將友情與工作分開,同時也要注意聲音與身體語言的運用,注意措辭不要太過親密,盡量避免在公司內部炫耀與某人的友情。同時,還要保持適當的心理與生理距離,這些都會幫助你去建立完美的辦公室友情。
2.不要輕信任何人。辦公室友誼與普通友情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可能產生的利益上的沖突。辦公室友情更加相信“只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恒的朋友”。這一點很容易在部門經理或者老板的身上體現出來。他們白天在辦公室里吵得再不可開交,到了晚宴上卻會為了共同目的,在大老板面前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合作與團結。其實,在很多的情況下,辦公室友情是建立在共同利益或利益導向的基礎上,當利益發生變化時,友情自然而然也就發生了變化。
3.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普通人的朋友圈子里,越來越多的“朋友”來自于自己曾經共同共事過的同事、同事的同事或者其他商業伙伴等。因此,在辦公室與身邊的同事建立良好的關系或者保持良性的友情,是非常必要及有幫助的。工作中,給予對方適度的理解、支持與包容,可能有時候還會違背心愿,但事實上在潛移默化間,你已在辦公室里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或許某一天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
另外,根據權威專家建議,如果你要尋求情感支持的話,可以選擇向外進行發展。因為在同事間一旦成為好友,就容易形成“小團體”,這是大多數公司的忌諱。你可以選擇舊時好友或者同學,從他們那里尋求安慰,并且培養出屬于自己的固定生活方式。明智的人了解熟悉自己的弱點,當你逐漸掌握一套對自己和環境中的人和事,做出正確判斷的方法時,你就可以真正地做到大智若愚了。
上一篇:職場-職場沒有絕對的公平,有些事要大度看待
下一篇:職場-職場菜鳥吃虧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