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不要做“溫水中的青蛙”
競爭環境的改變大多是漸進式的,很容易讓人失去應有的警惕。如果危機突然降臨,沒有準備的人往往會手足無措。因此,一個用心做事的員工,應該有深刻的危機意識,未雨綢繆,時刻應對外來的變化。
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曾進行過一次著名的“溫水煮青蛙”試驗。
他們將一只青蛙扔進一個沸騰的大鍋里,青蛙剛一接觸到沸水便立即觸電般地躥了出去,跳到鍋外,死里逃生。接下來,實驗人員又把這只青蛙放進一個裝滿涼水的大鍋里,任其自由游動,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熱。這只青蛙一開始在鍋里自由自在地游動,相對于剛才沸水的切膚之痛,現在的水溫讓它很愜意,以至于失去了應有的警惕。結果當溫度慢慢上升時,青蛙變得越來越虛弱,最后無法動彈,直到被活活地煮死在鍋里。
公司競爭環境的改變大多是漸熱式的,如果對環境的這種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沒有敏銳的感覺,那結局只有一個——被淘汰。所以,我們要未雨綢繆,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危機來臨或在激烈的競爭中從容面對,最終脫穎而出。
當今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今天,要想成為勝者,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使自己的學習速度必須大于或等于外部變化的速度。英特爾公司總裁安迪·格魯夫先生有句名言:“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他還曾說過,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切都以“10倍速”高速發展,一年不學習,你所擁有的知識就會折舊80%。《中國青年報》曾以赫然的大標題警示人們:“現在誰敢不學習?”
李嘉誠擁有一個巨大的商業王國。有位記者曾問李嘉誠:“今天你擁有如此巨大的商業王國,靠的是什么?”李嘉誠回答說:“依靠知識。”有位外商也曾經問過李嘉誠:“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李嘉誠毫不猶豫地回答:“靠學習,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學習知識,是李嘉誠成功的奧秘!
李嘉誠勤于自學,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忘記讀書。青年時打工期間,他堅持“搶學”,創業期間堅持“搶學”,經營自己的“商業王國”期間,仍孜孜不倦地學習。李嘉誠晚睡前是他鐵定的看書時間。李嘉誠一天工作10多個小時,仍然堅持學英語。早年專門聘請一位私人教師每天早晨7點30分上課,上完課再去上班,天天如此。早在創辦塑料廠時就訂閱了英文雜志,既學英文,又了解世界最新的塑料行業動態。苦讀英文使李嘉誠與其他早期從內地來香港發展的企業家有所區別。當年,懂英文的華人在香港社會是“稀有動物”。懂得英文,使李嘉誠可以直接飛往英美,參加各種展銷會,談生意可直接與外籍投資顧問、銀行的高層打交道。如今,李嘉誠已年逾古稀,仍愛書如命,堅持不斷地讀書學習。
李嘉誠說:“在知識經濟時代,如果你有資金,但缺乏知識,沒有最新的信息,無論何種行業,你越拼搏,失敗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識,沒有資金的話,小小的付出就能夠有回報,并且很有可能達到成功。現在跟數十年前相比,知識和資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任何時候都要有危機意識,絕不能掉以輕心,要未雨綢繆,不斷地學習,唯有孜孜不倦地學習,才能在競爭中做到先人一步,才能抓住機會,走得比別人快,走得比別人穩。”
奧文·托佛勒曾說:“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文盲不是不能讀和寫的人,而是不能學、無法拋棄陋習和不愿重新再學的人。”學習對我們是有巨大幫助的,它可以使我們充滿智慧,獲得知識,積累經驗,為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著名節目主持人楊瀾,她從一個學生成為《正大綜藝》的節目主持人,把一個有著良好家教和較高文化素養的青春少女形象和富有細膩情感的職業女性的形象統一在一起,為我們創造了一種既高雅又本色,既輕松又令人回味的主持風格,成了世界級著名節目的主持人。
但是楊瀾沒有因此而停止學習,在錄制完《正大綜藝》第200期后,她跨越太平洋去了美國,攻讀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傳媒碩士學位。
也許有許多人不理解,覺得她已經沒有再學習的必要,因為她在她的領域里已經取得了成功。但是,人們都忽略了“成功沒有止境,學習也是沒有止境”的道理。事實上,越是有功底的人越能體會到學識的重要,越能產生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渴望,所以楊瀾離開了眾人羨慕的主持人位置,只身去美國求學。
當楊瀾再一次出現在媒體上時,她的形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又上了一個臺階。
人其實有很大的潛能,不斷地學習就會有不斷的進步與成功。有些人淺嘗輒止,滿足于一時的成功,這雖然值得慶賀,但不值得人敬佩。只有那些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己的人才值得我們敬仰。
在風云變幻的職場中,思維活躍、能力超強的新人及經驗豐富的業內資深人士不斷涌入你所在的行業或公司,每天都有幾百萬人在同你競爭,因此,你必須通過不斷學習讓自己持續升值,否則你將無法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當然也抓不住晉升的機遇。
“不學習,就落伍,不努力,就淘汰”,這是今天人們的共識。人的一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如果不具有持續不斷的自我教育意識,不能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最終必將被淘汰出局。
上一篇:既要埋頭做事,也要抬頭看路
下一篇:珍惜今天,做到當日事當日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