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小李、小王是大學同班同學,畢業后,三人一同進入了一家貿易公司實習,三個月后,經理只留下了小張。
小李和小王非常納悶:我們在學校的成績都差不多,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距?于是,他們決定找總經理理論理論。
看到他們不解地皺著眉頭,總經理對他們說:“這樣吧,我現在讓你們三人做相同的一件事,看一下你們的表現,就可以知道答案了。現在請你們去調查一下停泊在港口的船,并且詳細地記錄下船上裝載毛皮的數量、價格和品質,盡快給我答復。”
一小時后,他們三人都回來了。
小王先作了匯報:“那個港口有一個我的舊識,我給他打了電話,他愿意幫我們的忙,說是明天給我消息。我和他關系很好,您放心,明天一定給您消息。”
接著,小李把他調查的船上的毛皮數量、品質等詳細情況報告給了總經理。
輪到小張的時候,他首先同樣報告了毛皮數量、品質等情況,并且將船上最有價值的貨品的信息詳細地記錄了下來,然后又說:“我已向林助理了解過了,您是想要在了解貨物情況后與貨主談判。于是,我在回來的路上又打電話向另外兩家毛皮公司詢問了相似貨品的品質、價格等。據我了解,這些船上的毛皮質量與價格都是比較好的,但與船主所稱的所有毛皮均是一級品有差距。我查看過之后發現,只有2/3是一級品,另外1/3是二級品,但船主稱價錢還可以再商量。我想這些信息在您明天談判時可能用得上。”
此時,總經理會心一笑,小李和小王恍然大悟。
“差不多”其實有可能會“差很多”,僅僅因為差一點,就可能讓工作中的很多努力化為烏有或者前功盡棄,這樣的結果令人痛惜。
在職場中,這樣的“差不多”心理是堅決要不得的。無論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多問自己幾次:真的可以“差不多”嗎?差的那一點會給自己、企業和客戶帶來什么不利影響?
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也是一位著名的劇作家,他創作的悲劇《查伊爾》公演后,得到了觀眾很高的評價,許多行家也認為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成功之作。
但在當時,伏爾泰本人對這一劇作并不滿意,他認為劇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和故事情節的描寫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因此,他一次又一次地反復修改,直到自己滿意才罷休。
經伏爾泰精心修改后的劇本確實一次比一次好,但是,演員們卻非常厭煩,因為他每修改一次,演員們都要重新排練一次,花費了他們許多的精力和時間。
為此,出演該劇的主要演員杜孚林氣得拒絕和伏爾泰見面,也不愿意接受他重新修改后的劇本。這可把伏爾泰難住了,他不得不親自上門將稿子塞進杜孚林住所的信箱里,然而,杜孚林還是不愿看他的修改稿。
有一天,伏爾泰得到一個消息,杜孚林要舉行宴會招待友人。于是,他請人買了一個大餡餅和十二只山鶉,送到了杜孚林的宴席上。
杜孚林高興地收下了。在朋友們的熱烈掌聲中,他叫人將禮物端到餐桌上用刀切開,當將禮物切開后,所有的客人大吃一驚,原來每一只山鶉的肚里都塞滿了紙,展開一看,原來是伏爾泰修改的稿子。
杜孚林哭笑不得,后來,他怒氣沖沖地找到伏爾泰,對他說:“你為什么要這樣做?”伏爾泰說:“我希望將完美的劇作展示給觀眾。”
可以試想,伏爾泰如果處處以“差不多”來要求自己,這出劇目也得不到大家如此的認可。是內心的責任感讓伏爾泰以完美作為自己的標準,給觀眾帶來了完美的劇本。
成功者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不會輕率和疏忽。制造世界上最好的汽車是勞斯萊斯創始人亨利·萊斯和查理·勞斯的愿望。完美成為勞斯萊斯的唯一標準,為它贏得了永恒的聲譽。
同樣,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應該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能做到更好,就要做到更好,為顧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或者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
在工作中不做“差不多”先生,完美的業績終將會證明你的努力沒有白費。
上一篇:輕視工作,你將一無所獲
下一篇:機遇不會青睞隨意應付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