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是一個人如何對待失敗,而對待失敗最好的方法就是坦然面對。能夠從失敗的陰霾中走出的人必定會取得巨大的成功。任何希望獲得成功的人都必須有一顆永不言敗的決心,并找到戰勝失敗、繼續前進的法寶。不然,失敗必然導致失望,而失望只會使人一蹶不振。
有些人之所以害怕失敗,是因為他們害怕失去自信心,他們試圖將自己置于萬無一失的位置。不幸的是,這種態度會把他們困在一個不可能做出什么杰出成就的位置。還有些人懼怕失敗,是因為他們害怕失去第二次機會。在他們看來,萬一失敗了,就再也得不到第二個爭取成功的機會了。如果這些人知道無數著名的成功人士開頭都曾失敗過,那么也許他們對待失敗和傷痛的態度就會大不一樣。
艾柯卡曾任職世界汽車行業的領頭羊——福特公司。由于其卓越的經營才能,地位節節高升,直至坐到福特公司的總裁位置。然而,就在他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福特公司的老板福特二世卻出人意料地解除了艾柯卡的職務,原因很簡單,因為艾柯卡在福特公司的聲望和地位已經超越了福特二世,他擔心自己的公司有朝一日會改姓為“艾柯卡”。
此時的艾柯卡可謂是步入了人生的低谷,他坐在家中的沙發上思考良久,最終坦然接受了自己職業生涯中最慘痛的失敗,并毅然而果斷地下了決心,離開福特公司。
在離開福特公司之后,有很多家世界著名企業的頭目都曾拜訪過艾柯卡,希望他能重新出山,但均被他婉言謝絕了。因為,他心中有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從哪里跌倒的,就要從哪里爬起來”。
最終,艾柯卡選擇了美國第三大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這不僅因為克萊斯勒公司的老板曾經“三顧茅廬”,更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的克萊斯勒公司已是千瘡百孔,瀕臨倒閉。艾柯卡要向福特二世和所有人證明:我不是一個失敗者!
進入克萊斯勒公司之后的艾柯卡,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頓和改革,帶領克萊斯勒公司走出了破產的邊緣。如今,艾柯卡拯救克萊斯勒公司已經成為一個著名的商業案例。
事實證明,能否坦然面對生活中的失敗,決定了一個人最終的成敗。如果內心認為自己失敗了,那么你就永遠地失敗了。這正如諾爾曼•文森特•皮爾所言的那樣,“確信自己被打敗了,而且長時間有這種失敗感,那么失敗就有可能真的成為事實。”而如果不承認失敗,認為失敗只是一時的,那么你就會有成功的一天。
其實,那些不愿意接受失敗的人,只不過是不敢面對自己而已。讓自己一直糾纏在失敗之中,最終帶給自己和別人的是超出失敗本身之外的另一種痛苦。因此,面對失敗,最好的方法就是坦然面對、接受它,讓它過去。懂得在失敗面前轉身的人是明智的,因為他將在轉身中獲得另一種重生。只有學會在失敗中轉身,我們才不會把未來也賠上。
亨利•福特曾說過,“失敗不過是一個更明智的、重新開始的機會。”他本人也有過失敗的直接體驗。他頭兩次涉足汽車制造業時,均以破產失敗告終,但第三次他成功了。福特汽車公司至今仍然充滿活力,仍是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商之一。
另一個有名的“失敗”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年輕人。他的夢想是進入美國西點軍校,畢業后服務于國家。他兩次報考均未被錄取,第三次報考時終于如愿以償。這個年輕人就是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后來,他成為美國最高級將領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就像亨利•福特一樣,麥克阿瑟也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讀西點軍校的愿望。
沒有人一生從不失敗。未曾失敗過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過。失敗就是邁向成功所應繳的學費。然而,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本身就是一種成功。如果不想讓別人總是以一種同情的目光看著自己,你就必須坦然地面對失敗,并且下定決心讓自己站起來。
生活中,夢想與現實常常會發生沖突,夢想的未必能夠獲得,能獲得的卻未必是自己所夢想的,然而這就是生活。坦然面對現實,面對失敗,這樣才能轉變思想,才能選擇另外可行的道路,也才能重燃自信的火把,照亮自己的人生。正所謂“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如果你明知道坦途就在前方,那么何必為了一些小障礙而止步呢?
上一篇:淡然面對“成功”的壓力
下一篇:失意時,請把煩惱沉入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