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小時候要學習走路、說話,長大了要學習文化知識,學習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都知道堅持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時候“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因此在我們想要得到某些東西的時候,也要懂得放棄另外一些。并且,只有懂得放棄的人才能夠更好地在現(xiàn)代社會中生存。
人的一生,需要放棄的東西有很多,如果不是自己想要擁有的,那么就要有勇氣放棄。人生有所失才會有所得,只有學會了放棄,才能收獲一份成熟,也才會擁有更加充實、坦然、輕松的生活。
有一個人,他被生活的重擔壓得苦不堪言,過得很不快樂。為了找到生活的快樂和希望,他專門去向一位德高望重的圣人請教。圣人給了他一只竹簍,讓他背著竹簍撿石子,每走一步就撿一顆石子放進竹簍里。走到一百步的時候,他背上的竹簍已經(jīng)放滿了石子,壓得他直不起腰來。這時候,圣人走到他跟前,一邊把竹簍里的石子一顆一顆取出來,一邊說:“這顆是功名,這顆是利祿,這顆是狹隘,這顆是抱怨,這顆是怨恨,這顆是計較……”當大部分石子被圣人取出來之后,他背上的竹簍輕了很多,他的腰也能直起來了。圣人又說:“現(xiàn)在你可明白?你之所以生活得不快樂,是因為把很多東西都看得太重了。適當?shù)姆艞壱恍〇|西,你就會發(fā)現(xiàn)前路豁然開朗。”在圣人的指引下,這個人終于找到了自己長久以來一直悶悶不樂的原因,并開始了全新的快樂生活。
其實,每個人的背上都有一個竹簍,如果把功名利祿、金錢、身份等都放進自己的竹簍里,那么你自然會不堪重負,無法快樂起來。如果學會放棄這些東西,那么快樂就一定會回到你身邊。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放棄一樣東西,它就會賜予你另一件東西。倘若不愿意放棄晨光熹微,那么你就不會有機會看見晚霞的絢麗;倘若不愿放棄春天的鳥語花香,那么你就不會收獲秋天的碩果累累和冬日的臘梅迎雪;倘若不愿放棄年少時無憂無慮的時光,那么你就不會獲得震驚世人的輝煌成就……
我們都知道,如果緊緊抓住一樣東西,堅決不肯放手,那么手中就只能擁有這一樣東西。而如果肯將其放下,那就有機會去選擇其他的東西。其實,人心也是如此,假如你固執(zhí)己見,不肯放下心中背負的痛苦與愁怨,那么你的智慧與才能必將會受到限制。人生如戲,當我們在人生賭場上固執(zhí)地下注,認為自己定能穩(wěn)操勝券的時候,結(jié)果往往會是一無所獲。因此,在生活不如意,工作不舒心,家庭不和睦的時候,應該把心放寬松一點,不要過于執(zhí)著,學會放棄一些不必要的東西,否則,你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甚至走上絕路。
北宋時,佛印與蘇東坡是故交好友。一天,他們正在船上把酒話禪,突然聽到有人大聲喊道:“有人落水自殺了!”佛印一聽,馬上就跳入水中,把那落水之人救上岸來。被救的人是一位年輕的少婦。
佛印向那少婦問道:“你年紀輕輕,有什么事想不開的,為什么非要尋短見呢?”
少婦哭著說道:“我成親剛?cè)辏煞蚓蛯⑽覓仐壛耍缃裎业暮⒆右惨虿《觥M蝗恢g,我變得什么都沒有了,你說我活在這個世上還有什么意思呢?”
佛印聽后,接著又問:“那你三年前是如何生活的?”
少婦的眼睛一亮,說道:“三年前?那時,我還沒有出嫁,一直過著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日子。”
“那時,你有丈夫和孩子嗎?”
“自然是沒有了。”
“那你如今只不過是被命運送回到了三年前而已。所以,此后你的生活又可以變得無憂無慮、自由自在了。”
少婦揉揉自己哭紅的眼睛,聽著佛印的話若有所悟。隨后,起身謝過佛印,便離去了。從此以后,那個少婦就再也沒有尋過短見。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那位少婦之所以要尋短見,是由于在進入婚姻生活后,她便固執(zhí)地認為丈夫和孩子已經(jīng)成為了自己生命的全部。而正是因為此,她才會在失去丈夫和孩子之后選擇了自殺。然而,三年前,當還不曾擁有這些的時候,她不是一樣活得舒心、快樂嗎?所以說,失去的已經(jīng)失去了,該放棄時就不要再緊抓不放,把經(jīng)歷過的一切就當成我們曾經(jīng)的一次旅行,將心放寬,這樣心中就沒有任何放不下的了。
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放棄是一種解脫,也是一種量力而行。明明知道那是難以得到的東西,那又何必苦苦相求?明明知道已經(jīng)超過了自己的能力范圍,那又何必硬撐,一意孤行呢?
生活中,我們總是喜歡給自己加上額外的負荷,不肯輕易放下,自詡為“執(zhí)著”。有的人執(zhí)著于功名利祿,有的人執(zhí)著于一份痛苦的感情,有的人執(zhí)著于幻想的美夢,有的人執(zhí)著于空想的追求,還有的人執(zhí)著于各種欲望。等到光陰逝去,心靈失去了自由,我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只剩下嗟嘆人生的無為了。與之相反,那些成功人士卻不為名利所動,他們專注于自己的事業(yè),明事理,知進退,所以才能夠取得非凡的成就。
愛因斯坦曾經(jīng)收到過一封邀請他擔任以色列總統(tǒng)的信函,然而他卻拒絕了這一盛情邀請,放棄了這個令不少人羨慕的職位。他說:“我的整個一生都在同物質(zhì)世界打交道,并且缺乏天生的才智,又缺乏處理行政事務的經(jīng)驗,所以我不適合這個職位。”愛因斯坦放棄了總統(tǒng)職位,一心專注于物質(zhì)世界的研究,使他的人生價值實現(xiàn)了最大化,最終成為了一代科學巨匠,而這就是放棄的智慧。
什么都想抓著,什么都不想放棄的人,其實是最不珍視生命的人。人生長路漫漫,倘若一個人將人生所得全部背在身上,那么他的生活就會被牽絆、束縛,無法活出真我,無法獲得幸福。過去的成就也好,失敗也好,對于今天來說都毫無意義,要想擁有美好的現(xiàn)在和未來,就要勇于放棄過去。也就是說,表面上看起來的放棄,實際上意味著爭取。放棄那些對自己并不重要的東西,才能夠更有精力去追求那些對自己很重要的東西。
放棄不是消極的厭世,而是積極主動的爭取。在現(xiàn)實生活中,總有很多人不愿意放棄自己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因為那些東西曾經(jīng)給他帶來過快樂,盡管如今已成為“食之無味的雞肋”,但還是覺得“棄之可惜”。但是,我們應該明白,很多看似很好的事情,并非就一定是最適合自己的。
放棄是一種智慧的選擇,它能讓人高瞻遠矚,助人開創(chuàng)出另一番嶄新的事業(yè)。學會放棄,不是年少輕狂的自我放逐,而是成熟之人的心靈解放。學會適時放棄是人生中必須懂得的智慧,也只有學會適時放棄,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上一篇:放棄有時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下一篇:放棄該放棄的,才能得到該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