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埋頭苦干遠不如巧妙溝通
在企業中,埋頭苦干是必要的,可是如果只知道埋頭苦干,也是很難發揮自己的應有作用的。出于工作中實際需要的考慮,主管或老板也是很希望員工能主動與自己溝通的。
溝通是路,是橋和船,有效的溝通能夠使你很快地脫穎而出,很快顯示自己的才能!作為一個員工,溝通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優秀員工,應當主動與老板、主管或其他人溝通,不能坐等吩咐,被動接受“指示”!
美國金融界一個著名的人物叫阿爾伯特,他剛剛進入金融界的時候,他的已經同學有的在金融界內擔任很高的職務了,這些“過來人”給他傳授的最重要的秘訣就是:一定要肯跟老板講話!
對于沒有宏圖大志的員工來說,跟老板接觸還是不接觸并不是很重要的問題,只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就行了。可如果希望更進一步實現自己的理想,肯跟老板說話就顯得很重要了。
對很多員工來說,常常對老板有生疏感、恐懼感。有的人見了老板就不自然,生怕說錯了什么或做錯了什么。為了減少跟老板的接觸,有的員工遇事常常請人轉述,或采用書面的方法,目的是盡量不跟老板接觸或直接見面,以免被老板“責難”!這是一種消極的思維方式,因為時間久了,難免產生更多的隔閡!
事實上,這也是一種不正常的思維方式,怎么不想到跟老板接觸會加深印象,工作起來可供支配的資源更多等好處,而就想到怕被老板責備呢?其實,只要把思路變一變,很多心理上的擔憂就可能化解。
人與人之間的了解是建立在溝通基礎上的,沒有高效的溝通,就不可能有深入的了解,就不可能成為知己。因此,一個優秀的員工,如果主動跟老板、主管或有關人員多接觸,多溝通,讓自己的真才實學展現出來,能獲得恰當的崗位,發揮自己的才能。
在許多企業里,特別是那些比較大的所謂“集團”,在各地都有些多分支機構,這些機構的頭頭其實就是大老板的耳目,老板必定要選擇有潛在能力、喜歡溝通的人去擔任這種職務。而那些只知苦干、不主動、不善溝通的員工,老板是不可能如此委以重任的。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溝通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并且明確地指出:“溝通應當以對方的經驗為基礎!”每個老板都是個性化的,主動與老板溝通,必須明白透明度特點和溝通傾向,講究一定的技巧,對溝通的成敗,這是至關重要的。
與人溝通特別是與老板溝通,應主動爭取每一個細小的機會,而不要每次都太正規。事實證明,很多有價值的場合常常就是與老板的匆匆一遇之間,在這匆匆一遇之間,就可能決定著一個人的未來。
這匆匆一遇,如在電梯間、走廊上、吃工作餐時等,偶爾遇見老板,你就該走過去,或問聲“好”,或談幾句話——家常的或工作的均可。不要躲避老板,也不要企圖與老板擦肩而過而表情木然。如果能夠不失時機地表明自己跟對方興趣相投,那自然是比較主動,“積極進取”了!不要小看這短短的幾句話,一個人的大方、自信等印象,很可能在老板心中停留很長時間,而這種印象很可能就是今后你事業發展的機緣。
下面是與老板溝通的幾個要點:
第一要開門見山,簡明扼要。
老板的共性就是“忙”,事多人忙,注重效率,所以跟老板交談,特別要注重效率,畫龍點睛。與老板溝通,最忌諱是長篇大論、辭不達義。因此,與老板進行有效溝通,最好的方法就是簡潔明快。莎士比亞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而“簡潔”最能表現一個人的能力。事實證明。簡潔的語言、簡潔的行為,都是與老板進行高效溝通的有效手段,一般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要尊重對方,不卑不亢。
不僅應該尊重你的老板,也要尊重所有的人,因此,尊重人是溝通的一個基本原則。尊重別人是一種禮貌,但一定要防止“低三下四”,應保持不卑不亢的姿態。在溝通過程中,不卑不亢也是一個基本原則。怎樣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是每個人必須靈活把握的。
員工應該知道,老板喜歡尊重,可是還要明白,最能折服老板的是“不卑不亢”這四個字。在溝通時,員工遷就一下老板,這是應該的,可是過分地遷就甚至“吹捧”,常常會適得其反。人人都喜歡被人贊譽,可是很多人都有一定鑒別能力,分得清楚“吹捧”與贊美的區別。如果“表揚”得不恰當,對方的心里必然產生反感,反而妨礙了員工與老板的正常關系,影響感情正常發展。
因此,在與老板的交談之中,如果在言談舉止之間能夠不卑不亢,從容應答,老板就會留下你的“大將風度”,認為你是個可造之材。有了這樣的鋪墊,溝通的效果就達到了。
第三要注意換位思考,善于聆聽。
在交流的過程中,優秀的員工應該明白,盡量不要搶老板的風頭,讓老板站在上風。這樣,老板的自尊心會得到滿足,你的建議一般都會得到認可。無論是正常交流還是提出建議,事事都要替老板著想,站在老板的角度看問題。特別是在言談之中,不能針鋒相對,不能故意抵觸,要給對方留足面子,要充分理解對方。這樣的溝通才是雙贏,才能皆大歡喜。
與人溝通,前提就是溝通。“上帝”給人造了兩只耳朵,一張嘴巴,目的就是要求人多聽少說。在相互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對方的觀點比發表自己的觀點更重要。有的員工不明白這一點,只顧發表自己的意見,也不管自己的意見是不是合乎老板的心意。并且,你不知道老板到底希望什么,你就自己唧唧咋咋地發表意見,這肯定是無的放矢,哪里會好果子才吃呢?
了解了對方之后,員工要適時調整自己的溝通內容,改變自己的風格,最大限度地與老板保持一致。很可能有時這種調整與自己的天性相悖,可是調整是必須的,不調整是沒有出路的。因為通過自我的調整,主動而有效地與老板溝通,創造出默契而和諧的關系,對員工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能夠產生很好的效果。
老板喜歡從員工那里了解情況,可是老板不喜歡只顧發表自己觀點的員工。能夠以足夠的耐心去聆聽他人說話的人,才是老板的最佳人選,才能成為老板經常想到的人。
第四要對事不對人,言之有物。
在溝通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標榜自己,刻意貶低別人,更不能貶低老板。對這種自我表揚、貶低別人的做法,很多老板都是看不起的。與對方溝通,千萬要把自己先放一邊,突出對方,取得對方的認可。如果自己對什么不滿,必須記住“對事不對人”。也就是說,不要指責對方做得如何不好,而要分析某件事情有哪些不足,怎樣改進。特別不能進行人身攻擊,貶低別人。
跟主管或老板溝通,一定要言之有物,有問必答。這樣才能給別人留下知識豐富、思維開闊的印象。一個人,如果知識淺薄、言之無物,無法做到有問必答、條理清楚,老板是不可能信任這樣的人的。如果遇到一次這樣的情況,下一次見面的時候,首先就應該做好充分準備,千萬不能再犯第二次。如果幾次都不能順利回答對方的問話,時間長了,任何人都不可能信任你,依靠你。
因此員工要不斷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多了解有關方面的信息。一個知識豐富,思路敏捷的員工,老板怎么會不任何你進而委以重任呢?
上一篇:《堅持做事也能成為偉大的人》
下一篇:《處處都要學會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