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不抱怨
人人都會犯錯,但“沒有什么人比那些不能容忍別人錯誤的人更經常犯錯誤的”。不幸的是,總有人習慣嚴于律人,一遇到什么不容易的事,就會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抱怨個不停。于是,別人就成了這些人心中的“地獄”,是一切不幸的罪魁禍首。所謂“牢騷太盛防腸斷”,當抱怨別人成為自己生活中的必修課時,你的生活就會在這種抱怨中腐敗變質,而自己卻久而不聞其臭,成了“抱怨”的犧牲品。
讀過林肯傳記的人都知道,林肯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你不論斷他人,他人就不會論斷你。”的確,林肯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南北戰爭爆發后,林肯夫人極力地譴責那些“該死的南方人”,林肯卻回答道:“不用責怪他們,同樣的情況若是換上我們,大概也會這樣做的。”
為了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林肯曾經更換了好幾次將軍——馬克克蘭、波普、伯恩賽德、胡克,還有米地。但這些將軍接二連三地失敗,幾乎使林肯陷入絕境。所有的人都在指責林肯用人不當,但林肯“毫不怨天尤人,寬容地保持緘默”。
1863年7月1日,蓋茨堡戰役打響了。戰爭持續了整整3天,到了7月4日晚上,南軍抵擋不住了。南軍將領李將軍帶著敗兵,冒著傾盆而下的暴雨,逃到了波多馬克河邊。河水在逃兵面前咆哮,北軍在后面追擊,南軍已經陷入了絕境之中。林肯知道,這是取得勝利的天賜良機,只要把李將軍打敗,戰爭很快就可以結束了。于是,他立即給米地將軍下了一道命令,要他立刻發動攻擊。
可米地將軍卻違背林肯的命令,按照以往程序先召開軍事會議。會議結束后,雨停了,風退了,李將軍和南軍也渡過波多馬克河逃跑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林肯憤怒的心情!他對著辦公室空空的墻壁大聲咆哮,發泄著心中的憤怒:“我的上帝呀!他們就在伸手就可以摸到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隨便什么人都可以打敗李將軍。可為什么就讓他跑掉了呢?難道我的命令就不能讓軍隊向前邁動半步嗎?”
忍無可忍的林肯,決定給米地寫一封信。他拿出紙,寫道:
親愛的將軍:
我不相信你對李將軍逃走一事不感到遺憾。他就在我們伸手可及之處,而且,只要他一就擒,加上我們最近獲得的勝利,戰爭即可結束。現在,戰爭勢必延續下去。如果上星期一你能順利擒得李將軍……企盼你會成功的想法是不明智的,而我也不再企盼你現在會做得更好。良機一去不復返,我實在深感遺憾!
林肯在盛怒中寫的這封信,言論措辭還是這么保守自制。任何處在米地那個位置上的人看到了這封信,都不會感到過分。
林肯在寫完這封信之后,望著窗外,心里想:“慢著,也許我不該這么性急。坐在安靜的白宮里發號施令很容易,如果我身在蓋茨堡,像米地一樣每天看見許多人流血,聽許多傷兵哀號,也許就不會急著要攻打敵人了。如果我個性像米地一樣畏縮,大概也會做同樣的決定吧!無論如何,現在木已成舟,把這封信寄出,除了讓我一時覺得痛快以外,沒有別的用處。米地會為自己辯護,會反過來攻擊我對他的抱怨,這只會使大家都不痛快,甚至損及他的前途。”
林肯把信扔到了一邊。這封信是后人在政府的文件堆中偶然發現的。
永遠不批評、責怪或抱怨他人,使林肯贏得了“最完美的統治者”的美譽,以至于后來的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也深受其影響。他說,在他當總統時,凡是遇到難解的問題,總會望著掛在墻上的林肯像自問:“如果林肯先生能活到今天,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他也會把矛頭指向別人嗎?”
抱怨他人是在出現問題之后最不明智的一種選擇,有些人似乎養成了這種不以為然的惡習,他們動輒就批評、指責他人,有些人更以此為快。一旦出現了問題,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射出抱怨之箭,中傷他人。其結果要么傷害他人,要么被人擋回,弄得自己反遭他人傷害。不抱怨他人,既是一種寬容,也是一種理解,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一個門檻。
抱怨:人際交往的絆腳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沒有人喜歡與老是抱怨不停的人為伴,沒有人愿意自己成為別人的槍靶。于是,被疏離、失道寡助通常發生在這些人身上。不停地抱怨的人,終有一天會用自己播下的蒺藜傷到自己。
戈洛爾是個非常有才華的年輕人。畢業后,他的目標是一家有名的機械制造企業,但是后來出現一些變故,不得已來到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集團公司。在公司里,他很快嶄露頭角,成為公司的業務精英。
第一年年終業績評比時,他的業績名列整個集團公司的第五名。按照慣例,業績在公司前六名的員工可獲得兩萬元年終獎金。對此,戈洛爾興奮極了,沒等獎金發到手里,就興致勃勃地為女友買下一條白金項鏈。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公司公布的獲獎名單上竟然沒有他的名字!第七名都入圍了,唯獨裁掉了他,憑什么?戈洛爾怒氣沖沖地去找上司討個說法。上司看到他一點也不感到意外,而是心平氣和地告訴他:“你也知道,我們的年終考核,不僅看業績,還要看平時的表現。很多同事都反映你的牢騷與抱怨太多了,影響了公司的團隊合作士氣,甚至讓同事間彼此產生很多誤會,導致一些客戶丟失。所以,公司決定取消你的獲獎資格。”
上司的一番話,像一記炸雷撞擊著戈洛爾的心。他先是詫異,繼而憤怒,接著是羞愧,他低下了頭,臉上陣陣發燒。上司安慰地拍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我能理解你現在的心情,回去好好反思反思,相信明年見到的你會是一個全新的人。”
對上司的話,他幾乎找不到一點反駁的理由,因為他的確就像上司說的那樣,愛發牢騷,愛抱怨,同事們都私下里叫他“抱怨鬼”。也許是因為來這家公司時,他有些不情愿。一進公司就怨天尤人,讓上司和同事都覺得不愉快。再加上他覺得一身才氣沒受到重用,便不免牢騷滿腹。他常常抱怨命運不公,抱怨上司事情處理得不好,抱怨同事愛挑他的毛病,抱怨手下人能力不濟……
總之,從上司到同事,他從來都是不合作、不屑與不滿的態度,走到哪里都在發牢騷,都在抱怨。在公司里與同事說,在外面與客戶說,牢騷與他形影不離。雖然他的業績很好,但同事把他的一些行為反映到上司那里,于是他便有了現在的結果。
有時明明是別人做錯了,抱怨一下也是問題嗎?他從來沒有意識到,抱怨也會影響到他的生存大計。
抱怨無友,寬容無敵
泰山不拒抔土,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拒細流,故能成其大。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坦即平,蕩即寬,平坦寬蕩,心寬體胖,才能寢食無憂。不要生活在比較中,我們在做人中應有寬容。
張婷是個漂亮的姑娘,一畢業就應聘到一家公司做文員。按常理說,漂亮的姑娘更容易得到別人的青睞,可是,張婷在單位卻沒有好人緣,原因在她那張總是不停抱怨的嘴上。她特別喜歡跟別人比較,不管是以前的同學,還是現在的同事,都常常被她拉到心里的“公平秤”上過一過。要是知道誰的待遇比她好,她就會絮絮叨叨抱怨好幾天。
每天吃飯時,同事們都愛往一起湊,可沒有人愿意和張婷坐一桌。一天,張婷又逮著一個同事,剛在人家身邊坐下,話匣子就打開了:“像我們這種坐辦公室的,掙的錢太少了!你看你們,簽一筆單子的提成就夠我們干一年了……”
同事為了讓她寬心,故意說:“嗨,大家都差不多,我們要是完成不了任務,保底工資比你們少一大截呢!”
誰知道張婷馬上又抱怨道:“我能跟你比嗎?你男朋友自己開公司,你什么時候想辭職,回家就當老板娘了。哪像我那位,自己還是個打工仔,我真要是辭職了,西北風都沒得喝……”同事只好找了個借口到別的桌旁繼續用餐。
卡里爾說:“偉人表現其偉大的方式是在于他們對小人物的寬容與體諒。”寬容別人也就是寬容自己,不苛求別人也就是不苛求自己。在情感的潤滑劑日見減少的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聯絡更需要通過寬容的方便之門。那些常把抱怨掛在嘴上的人,是不會擁有這扇門的鑰匙的。
不抱怨:人生走向成熟的門檻
抱怨是無能的掩飾
愛抱怨他人的人其實是內心軟弱的人,這種人往往害怕別人知道做事不利的根源在于自己本身,害怕面對事情,害怕面對問題,于是他會告訴別人不是自己沒努力,而是別人不夠好。然而事情卻不因這些而改變,這一切只改變了你和日后的生活,使你背負著疤痕活下去。
也許你聽說過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一個雙槍大盜,他的名字叫葛洛里。從外表來看,葛洛里文靜瘦弱,而且煙酒不沾,全然不像人們想象中的兇神惡煞。但是,就這樣一個人,卻被紐約市警局局長墨諾尼稱為“紐約有史以來最兇惡、頑劣的一名人犯”,因為“任何一點芝麻綠豆小事都可能引起他的殘酷殺機”。
1932年5月7日,葛洛里在紐約街頭上演了一場觸目驚心、史無前例的槍戰,當場擊斃兩人,打傷20余人。經過數周的逃竄,葛洛里終于落入法網。
葛洛里落網后,寫了封血跡斑斑的自白書,上面竟然寫著:“我心雖疲憊,卻始終仁慈善良,從未蓄意傷害過任何人。”警方對他的這番“表白”感到十分震驚,依法判處他死刑。就在他被送上電椅行刑的一剎那,他說的依然是:“這太不公平了!我殺人完全是出于自衛啊!是那人太壞了!”
由此可見,葛洛里至死都不認為自己有罪,他一心抱怨法律的不公平,上帝的不仁慈,別人的殘忍。他從來不與別人交往溝通,愛生氣,嫉妒心特別強,當自己不如別人的時候就抱怨世界不公平,最終走上以極端的手段解自己心中不平的道路。
不輕易發怒
真正成功的人在遇到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時,總是會先解剖自身的錯誤,然后以實際行動來扭轉局面,從劣勢中走出來。
威拉德·斯考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他主持的《快樂孩子》是華盛頓區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可是有誰知道,就在3年前,他因公司老板將這檔節目安排給他,差點炒老板的魷魚。
事情是這樣的:1956年,斯考特到海軍服役。兩年后,他又回到了參軍前的全國廣播公司工作。出乎意料的是,公司換了新老板。不知什么原因,斯考特覺得新老板總是有意為難他。最讓他感到不滿的是,老板將最不被人看好的《快樂孩子》這個節目安排給了他。
斯考特接到這個任務后,準備去找老板理論。在當時,憤怒的斯考特已經不能考慮這么做的后果了,他覺得只有和老板大吵一場才會痛快。可是,正要沖出屋子的時候,他無意中看到了那本時刻放在床頭枕邊的《圣經》。忽然,書中所羅門王說的一句話出現在他的腦海里——“有見識的人不輕易發怒,寬恕別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
這句話在他的腦子里一閃而過,卻改變了他的思想。所以,他沒有去找老板吵架,而是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老板的安排,從此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地干了3年,把《快樂孩子》這檔節目做成華盛頓特區最受歡迎的節目。
當一個人把抱怨別人當成一種習慣時,苛求別人而疏于律己,這樣的人必然會被自己編織的心魔所蒙蔽,一生都在抱怨中度過也自然很難有所成就。
如何做到不抱怨
1.分配給自己的活盡量做好,不要抱怨領導偏心。
2.當工作遇到困難時盡量找人幫忙,不要自己在原地自怨自艾。
3.平時不要什么事都和別人比,自己過自己的,不要看別人比自己好就生氣。
4.盡量想著自己的成功事、幸福事,過快樂的每一天。
5.不要因小事就生氣,努力解決才是正確的態度。
不抱怨他人,既是一種寬容,也是一種理解,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一道門檻。
上一篇:《不找借口》必須養成的好習慣
下一篇:《不拖拉》必須養成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