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選擇,不同的命運
人的一生要經歷很多選擇,可以說,每個人的選擇不同,也決定了他們所走的道路和最終的結果是迥然不同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兩個貧苦的獵人靠上山打獵為生。有一天,他們在山里發現兩大包棉花,兩人喜出望外,山里獵物不好打,而將這兩包棉花賣掉,足可讓家人一個月衣食無憂。當下兩人各自背起一包棉花,便趕路回家。
走著走著,其中一名獵人眼尖,看到路邊有一大捆布,走近細看,竟是上等的細麻布。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肩上背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卻認為自己背著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這里又丟下棉花,豈不枉費自己先前的辛苦,堅持不愿換麻布。發現麻布的獵人屢勸同伴不聽,只得自己竭盡所能地背起麻布,繼續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獵人望見林中閃閃發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著許多黃金,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趕忙邀同伴放下肩頭的麻布及棉花,背起黃金。
他的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丟下棉花以免枉費辛苦的想法,并且懷疑那些黃金不是真的,勸他不要白費力氣,免得到頭來空歡喜一場。
發現黃金的獵人只好自己背了許多黃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趕路回家。走到山下時,突然下起了大雨,兩人被淋了個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獵人肩上的棉花吸飽了雨水,重得完全背不動,那獵人不得已,只能丟下一路辛苦背負的棉花,空著手和背金的同伴回家去。
面對機會的來臨,人們常有許多不同的選擇方式。有的人會簡單地接受;有的人抱持懷疑的態度,站在一旁觀望;有的人則頑固得如同騾子一樣,固執地不肯接受任何新的改變。而不同的選擇,會導致迥異的結果、導致不同的命運。
這雖然是一個故事,但是卻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人選擇什么樣的人生道路,他的人生就將呈現什么樣的結局。
比如,你匆忙中選擇了一件并不太中意的衣服,那可能這一天你都會感到很郁悶。相反,選擇一件自己非常喜歡的衣服出門,你一天的心情都會是愉悅的。
如果說選擇穿一件什么樣的衣服出門,頂多會影響心情的話,那對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職業方向的選擇,則會直接影響人生。如果選擇出現偏差,那將會給以后的人生帶來長期的負面影響。所以,面對重大的選擇,一定要慎重。
有句諺語說得好:“當一個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時,整個世界將會為之讓路。”英特爾公司前總裁格魯夫說:“人生最奢侈的事就是做你想做的事。”而如何選擇,對人們來說最難。英國心理學家薩蓋發現:戴一塊手表的人總能知道準確的時間,戴兩塊手表的人便不敢確定當下的時間了。
我們很多人都會面臨類似這樣兩難的選擇,對此,英國倫理學家邊沁提出了著名的“快樂測量法”,他列出了7種標準,對我們做決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強度:即比較兩種選擇中哪一個的價值最有助于滿足選擇者的強烈需要。
2.確定性:即優先選擇必須是能夠較確定地帶來預期后果而不是較短暫的目標。
3.持久性:即優先選擇能帶來的預期后果是較為持久而不是較短暫的目標。
4.遠近性:即優先選擇能較快帶來預期后果的目標。
5.純潔度:即優先選擇那些副作用較小的目標。
6.繁衍性:即優先選擇的目標,應有助于其他價值的實現。
7.廣延性:即優先選擇的目標,其預期結果應當適用于較大范圍的情景。
有人說:“人生就是不斷地做選擇題。”這句話很貼切。人生有單項選擇,也有雙向選擇,還可能有多項選擇,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但是,不同的選擇得出的卻是不同的結果。中國有句俗話叫“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就是選擇的學問。一旦選擇錯了,再想改正是很麻煩的,有時候甚至可能連改正的機會都沒有了。
有時候,一個選擇即便我們拿出自己的一生來做賭注,輸贏也還是一個未知數。要做出正確的選擇,就需要我們戴上“望遠鏡”去看待事物。選擇是一種力量,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相對被動的,因此往往感覺不到這種力量的存在。
不同的選擇把人們導向不同的路途和方向,使各自的人生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和價值。請認真對待生命中的每一次選擇吧!
上一篇:一招鮮,吃遍天
下一篇:不在小事上耗費過多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