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經(jīng)之王——《道德經(jīng)》
【點睛之筆】
《道德經(jīng)》,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作者是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道德經(jīng)》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經(jīng)典解讀】
《道德經(jīng)》分為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jīng)》、下篇《道經(jīng)》,不分章,后改為《道經(jīng)》在前,《德經(jīng)》在后,并分為八十一章,《道德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F(xiàn)在可以看到的最早的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老子》。1973年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甲乙兩種帛書《老子》,是西漢初年的版本,它把《德經(jīng)》放在《道經(jīng)》之前,這個版本也受到學者不小的重視。
《道德經(jīng)》中提出了“無為而治”的主張,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些朝代的治國方略,它主張在經(jīng)濟上緩解人民的壓力,對早期中國的穩(wěn)定起到過不小的作用。
歷史上《道德經(jīng)》注者頗多,甚至有幾位皇帝都為其作過注。唐貞觀二十一年(647),《道德經(jīng)》被譯為梵文,傳入東天竺;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唐玄宗親注《老子》。
《道德經(jīng)》這部被譽為“萬經(jīng)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政治、科學、宗教等都有著深遠的意義,對中華民族民族性格的鑄成和政治的統(tǒng)一穩(wěn)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今,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余力地探究其中的奧秘,以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追尋古代智慧的底蘊。
上一篇:國學《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賞析
下一篇:國學《三公九卿的含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