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漢魏南北朝六百年間最杰出的詩人。字元亮,一名潛。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曾祖侃是東晉的開國元勛,官至大司馬。祖父茂和父逸都做過太守。外祖父孟嘉做過征西大將軍桓溫的長史。陶淵明的一生以41歲歸隱為標志分兩個時期。他8歲喪父,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過著日漸貧苦的生活。29歲第一次踏入官府,做了個小小的江州祭酒,不久就辭官歸家。此后又斷續出任過鎮軍參軍、建威參軍。41歲那年他在做了八十多天彭澤令以后,便辭官隱居田園,從此與仕宦之途徹底決裂,“躬耕自資”。歸隱之后,詩人生活上常常遭遇不幸,有時甚至不免于乞食。最后在貧病交加中死去。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是東晉的后半期和晉宋之交。這時反動的門閥制度已發展到了頂點,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也異常尖銳。司馬道子、司馬元顯父子之間的權力之爭,王恭和桓玄發動的以道子父子為攻討目標的內戰,桓玄的篡晉稱帝以及劉裕的崛起和代晉稱帝,等等。左右政局的士族和軍閥不斷爭權奪利,互相傾軋和殘殺,發生了一系列流血政變,人民苦不堪言,社會動亂不寧。這樣的極端黑暗腐敗的政治現實,深刻影響著陶淵明的思想和生活道路。由于家庭和儒經的影響,陶淵明早期就“猛志逸四?!?,懷有“濟世”之志。但在那樣的時代,他這樣家世出身的人是得不到社會重視的。幾次出仕使他逐步看到了自己同現實的黑暗社會是格格不入的。他的理想抱負不能實現,對現實極端失望。早年喜愛閑靜、自然和企慕隱逸的思想也在發展。儒道兩家的思想交互影響著他,使他最終走上了辭官歸田的道路。歸隱既有不與腐朽殘暴的統治階級合作的一面,也有逃避現實斗爭,避禍全身的一面。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歸隱之后,陶淵明也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理想和氣節。特別是他親自參加了勞動,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近普通勞動人民,這就使他大大縮小了同勞動人民的距離,思想也逐步發生新的變化,從而提出了桃花源的社會理想?,F存陶淵明作品集有十幾種。清人陶澍編訂的《陶靖節集》(《四部備要》本十卷)、1979年中華書局出版的今人逯欽立校注的《陶淵明集》都是較好的本子。
陶淵明的作品以詩歌的成就為最突出,現存一百二十余首。一些詩篇表達了他對社會現實的態度?!讹嬀啤吩姷诹字肛熈恕笆欠瞧埻?,雷同共譽毀”的污濁現實。第十二首對世俗的欺詐和虛偽表示了極大的不滿。第二十首則抨擊了馳逐名利的頹敗士風。對動亂社會中人民的災難詩人也沒有忘懷,這在《歸園田居》第四首等詩中都有流露。詩人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他有一定的忠晉思想。在《述酒》等詩中詩人對已經覆滅的東晉王朝曲折表達了一種依戀痛惜之情,同時也顯示了不同篡亂勢力同流合污的志節。
陶淵明向有“田園詩人”之稱。他的田園詩內容豐富復雜。詩人向往田園生活。當他一旦斬斷“塵綱”,掙脫“樊籠”之后,內心充滿了無限的喜悅。從《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結廬在人境”等詩文中我們看到,在詩人的筆下,田園風光無限美好,田園生活又是那樣的寧靜閑適,純樸自然。然而詩人愈是歌頌這種田園生活,表述他的欣慰之情,愈是強烈地反襯出官場的紛亂、污濁、詐偽和他對黑暗現實的反感。所以這些田園詩不僅滲透了詩人的封建士大夫的情趣,也是對黑暗現實的一種曲折否定。陶淵明的一些田園詩還表現了詩人在親身參加勞動和接近勞動人民的過程中產生的種種思想感情。這以《于西田獲早稻》、《于下潠田舍獲》和《飲酒》“故人賞我趣”等詩為代表。它們真實反映了詩人的耕田生活,表達了對勞動的認識和贊美之情,描寫了詩人同家鄉普通勞動人民挈壺歡飲,友好往來,和睦相處的動人情景。這樣一些內容在封建文人的詩歌中是很少見的,彌足珍貴。陶淵明晚年的一些田園詩,表現了他越來越貧困的生活和在痛苦的生活、艱辛的勞動中固窮守節,不向黑暗統治妥協的高尚情操。詩人的晚年過著“傾壺無余瀝,窺灶不見煙”,“夏日抱長饑,寒夜無被眠”的困苦生活。這在《詠貧士》“凄厲歲云暮”、《雜詩》“代耕本非望”、《怨詩楚調示龐主薄鄧治中》和《有會而作》等詩中都有很真實的描寫。在這種境遇中,詩人有滿腹的牢騷不平,對現實的認識也愈來愈清醒。“天道幽且遠,鬼神茫昧然”,他對整個社會,對天地鬼神發出了憤怒的斥責和詛咒。他知道“守故轍”、安貧守賤,自然會不免于忍饑受寒。然而在孤獨與苦悶中,他仍然要“慷慨獨悲歌”,不向惡勢力低頭,表現了他的骨頭是比較硬的,氣節是比較高的。
陶淵明的詩歌還表現了他的社會理想?!短一ㄔ从洸⒃姟肥谴碜?。詩人的桃花源理想雖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它大膽否定現實社會,曲折反映了廣大農民的愿望,仍然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陶淵明的作品中也包含一些消極思想。如委運乘化、樂天知命的消極人生觀和明哲保身、安分守己、及時行樂的思想等。
陶淵明的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成就。陶詩長于白描,不事雕琢,用質樸平易的辭句去表現平平常常的農村生活和田園風光,顯示出平淡自然的獨特風格。如“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等等,都很少鋪排夸張和用典,很少使用形容詞。他的詩好用比喻雙關)十分接近口語,詞句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匠心獨運,往往只淡淡幾筆就把事物的神態精煉地勾勒出來,使人感到醇厚有味,分外親切。陶詩寫景和抒情緊密結合,富有意境。陶詩的許多景物場面描寫都達到了物與我,主觀與客觀完全融合為一,天衣無縫的地步。這些景物無不飽含著作者的濃厚感情,體現著詩人自己的性格,抒發著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復雜感受。特別是那些田園詩,真景中見真人、真情,意境高遠拔俗,越反復吟詠,越覺得言有盡而意無窮,越能在潛移默化中把人引到一個新的想象的境界。這就使他的詩全篇渾然一體。即使是摘出的個別詩句,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也都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給人以極大的美感享受。陶詩也有金剛怒目似的具有豪放風格的作品,如《詠荊軻》等。陶淵明的散文和辭賦也寫得很好。散文如《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與子儼等疏》、《自祭文》等。辭賦如《歸去來辭》、《感士不遇賦》、《閑情賦》等。陶淵明的作品自唐代以后才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其作品的積極思想和消極思想對唐以后的文人都有影響,而前者的影響無疑是主要的。其作品的藝術影響更是廣泛深遠的。從南朝鮑照、江淹仿陶體作詩之后,歷代“擬陶”,“和陶”相沿成風。陶淵明所開創的田園詩風,一直影響著后代田園山水詩派的形成和發展。
上一篇:陳勝和吳廣農民起義
下一篇:隋唐五代的科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