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美國哲學家,著名的心理學家,實用主義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著作有《心理學原理》、《信仰的意志和通俗哲學論文集》、《宗教經驗種種》、《實用主義》、《多元的宇宙》、《真理的意義》、《徹底經驗主義論文集》等。
詹姆士提出了徹底經驗主義。他認為,世界上的各種事物都是互不依賴地彼此獨立,沒有第一性、第二性之分的,也沒有什么內在聯系和規律可循。整個世界就是這些分散的、單一的事實的總和,它象五顏六色的小石塊拼在一起鑲嵌而成的藝術品一樣。他的經驗主義的徹底就在于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作是經驗,認為經驗是唯一的存在,經驗等于實在,等于世界,世界統一于經驗。他把經驗看作不是通過感覺獲得的“純粹經驗”。“純粹經驗”就是一個包羅著主體和客體,物質和意識的渾沌不分的經驗,是“感覺的一種原始的渾沌”、“主觀生活之流”、“一條意識流”。他認為,“純粹經驗”的世界,尚不是人們所感受到的實在的世界和事物。只有根據人們自己的興趣和意志從“意識流”中劃分出來的各種斷片,才能構成人們的感受到的事物。他進一步認為,引起和激起我們興趣的東西就是真實的,一切實在的基礎和起源,無論從絕對的或實踐的觀點來看,都是主觀的,亦即我自己。他甚至干脆地說,我所注意的和信仰的就是“實在”。可見,他的徹底經驗主義又是信仰主義。詹姆士主張主觀真理論。他認為,真理就是對確定或滿足人們的興趣、注意、信仰有用的東西,是經驗與經驗之間的一種令人滿意的關系,一個觀念,不管它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實在,只要它能為你工作,替你帶來有用的效果,它就是真的。一句話,真理就是有用,有用便是真理。他從有用就是真理,引伸出真理就是“價值”、“兌現價值”。他把真理比作資本主義的信用制度和銀行發行的鈔票,只要大家相信它,能夠彼此交換,能夠用它換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就是真的。詹姆士主張多元論歷史觀。他認為,社會發展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但這些因素都只能來自經驗。經驗總是個人的經驗,而個人的經驗又是由天生的人性所決定的。本能、情感、習慣,這些就是不變的人性。可見,社會發展是由本能等人性所決定的。他把社會歷史領域由各種思想理論的斗爭歸結為不同心理氣質的個人之間的沖突。他認為,只有天才人物才具有決定社會歷史的力量,天才得之于父母的結合所產生的獨特的生理結構。
詹姆士還提出了一種實際上是主觀唯心主義詭辯論的實用主義方法論。他的實用主義對以后的實用主義哲學派別影響很大,而且對以后發展起來的實用主義的幾個旁支如米德的社會行為主義、劉易斯的概念論實用主義、布里奈曼的操作主義等產生具有深遠的影響。
詹姆士的哲學思想對文藝的影響,和他同時代的柏格森*、弗洛伊德*一樣,都是通過他們宣揚的“意識流”*思潮體現的。在《心理學原理》中,他提出:“意識……對它自己來說并不是以劈成碎片的樣子出現的。象‘鏈條’或‘系列’這樣一些字眼都不能恰當地描述意識最初使自己呈現出來的樣子,它不是連接在一起的東西,它流動著。‘河’或‘流’這樣的比喻才能最自然地把它描寫出來。以后當我們談到它的時候,讓我們稱它為思想流、意識流或主觀生活之流吧。”在這類思想影響下,到本世紀二十年代便開始大量出現了意識流文學藝術作品,主要是小說和電影。如維吉尼亞·吳爾夫*的小說《墻上的斑點》*、《波浪》*、歐內斯特·海明威*的《乞力馬扎羅的雪》等。而柏格森、弗洛伊德的學說為“意識流”思潮進一步提供了哲學、心理學基礎。“意識流”作為西方現代文藝的一種形式、一個流派,其特點就是以自由聯想、內心獨白、旁白、全能描等方法來描述人物的內心活動和事件的復雜性。
意識流文藝的形式和方法有可取之處,是值得我們吸取的,但那種消極、荒誕思想內容則是必須加以批判的。
上一篇:視覺派作品分析
下一篇:詩人俱樂部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