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于本世紀初的一種表現速力與機械,表現近代資本主義文明,反對藝術傳統,蔑視語法規范的藝術流派。未來主義的發源地在意大利。1909年2月20日,著名的意大利詩人、戲劇家菲·托·馬里內蒂*和詩人布齊、卡瓦喬里等人一起,在法國《費加羅報》上發表《未來主義宣言》,宣告了未來主義的誕生。稍后,與馬里內蒂一起倡導未來主義的還有意大利的帕拉澤斯基*、戈沃尼、帕皮尼*,索菲奇等人。1910年馬里內蒂又發表《未來主義文學宣言》,進一步提出了未來主義的文學主張。在他的影響與支持下,畫家博菊尼等于同年發表《未來主義畫家宣言》;博菊尼在雕塑方面還發表了推行未來主義的聲明;馬爾內蒂、塞蒂梅利、科拉等在1915年發表《未來主義戲劇宣言》。1913年馬爾內蒂與帕拉澤斯基創辦未來主義刊物《萊采巴》;1914年基蒂*等人在佛羅倫薩組織“未來主義晚會”;1916年基蒂等人創辦刊物《未來主義的意大利》。意大利的未來主義的藝術家們不但發宣言,編刊物,辦晚會,還出版一批未來主義的作品。馬爾內蒂的劇本《他們來了》和長篇小說《未來主義者馬法爾卡》*;基蒂的劇本《建筑》和《黃與黑》*,帕拉澤斯基的詩集《詩》、《縱火犯》等相繼在這一時期出版。未來主義在它誕生的幾年間,便形成了引人注目的流派,掀起了一場規模不小的運動。未來主義誕生后不久,即波及到法、英、德、波、俄等國。在英國表現為旋渦主義,在德國表現為尼蘭德主義,在法國,出現了以吉約姆·阿波利奈爾*為代表的立體未來主義。阿波利奈爾的詩表現對舊世界的厭倦情緒,對現代物質文明和工業技術的贊美,表現拼合起來的立體空間,還有那種樓梯式的詩行,對蘇聯大詩人馬雅可夫斯基*都產生了良好的影響。未來主義在俄國影響最為深遠,形成了它產生以來最為壯觀、恢宏的局面。1911年出現了以標榜、表現自我為內容的謝維里亞寧的“自我未來主義”;這一年的10月,謝維里亞寧在彼得堡出版了《自我未來主義序幕》,揭開了俄國未來主義的序幕。1912年又出現了以表現立體空間為內容的戴維·布爾柳克*的“立體未來主義”;也是這一年的十月,布爾柳克、卡緬斯基*、赫列勃尼科夫*和馬雅可夫斯基發表詩集《給社會趣味一記耳光》,詩集中收有他們合署的宣言?!督o社會趣味一記耳光》*在翌年三月又出了第二本。馬雅可夫斯基的早期抒情詩《夜》《晨》《從一條街到另一條街》*等收在這兩本集子中。馬雅可夫斯基的詩批判了資本主義的城市文明,形象新美、幻奇,想象奇崛、超拔,是未來主義藝術的瑰寶;他本人也是未來主義藝術流派最有成就的杰出詩人。未來主義后來發生了明顯的分化。未來主義在俄國的代表人物馬雅可夫斯基稍后即走上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道路,成了蘇聯文學史上與高爾基成雙峰對峙的藝術巨匠。1923年,馬雅可夫斯基組成“左翼藝術陣線”(簡稱“列夫”)。1925年,“列夫”宣布解散。自此,未來主義在俄國宣布結束。意大利的未來主義后來產生了它的右翼——以馬里內蒂為代表的歌頌戰爭與死亡的“未來黨”,不少未來派成員聚集在法西斯黨的日報《I”mPero》周圍,與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義合流,大肆鼓吹軍國主義,主張用戰爭消除世界上的災難與不幸,終于在政治上走向了歧途。它的另一些代表人物如帕拉澤斯基等繼續著未來主義的藝術探索,他們拒不接受馬里內蒂的政治主張,紛紛脫離馬里內蒂的營壘。其中有些成員,嘗試把未來主義藝術向下層人民,特別是工人群眾中傳播,后來終投身于反法西斯的偉大斗爭。二次戰后,未來主義趨于消聲斂跡。1986年,在意大利的威尼斯舉行了一次未來主義的藝術展覽。這一展覽表現了未來主義風格與現代工業文明融為一體的鮮明特色。實是人們對未來主義藝術的一次美好的回憶。
未來主義派別紛立,主張紛雜,但仍可以歸納出它的基本的主張。一般說,未來主義都是反藝術傳統的。他們認為,以往的文學藝術都已腐朽、僵化,無法表現新時代的飛速發展,所以,他們要創造一種新的,屬于未來的藝術。馬里內蒂就提出“摒棄全部藝術遺產和現存文化”,“摧毀一切博物館、圖書館和科學院”(轉自袁可嘉等編《外國現代派作品選》第一冊)的口號。俄國的未來主義也主張:“把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等人,從現代生活的輪船上拋出去?!币话阏f,未來主義都表現對于運動、速度與力量的贊美,所以,他們作品中那些變了形的形象,總是有著速度與力量的內蘊。有一幅未來主義的漫畫,畫面上一個巨人在飛速奔跑。這個巨人的五雙腳在同時動作,形成了非常強烈的速力感。這幅畫體現了未來主義藝術的典型特征。一般說,未來主義大都描述與表現近代資本主義的特質文明。都市化、工業化及一切與此相聯系的時間、空間、音響、氣味,重量的律動成了未來主義藝術的重要內容,成了未來主義美學——“美國式美學”的總基詞。當然,有的未來主義也歌頌病態、夢境、黑暗以及死亡等等。一般說,未來主義的藝術方法是,表現幻覺、幻象和潛意識。它不象現實主義那樣如實描摹生活,也不象浪漫主義那樣側重幻想與抒發感情。他們認為幻覺、幻象、潛意識、直覺、運動感才是藝術的本質、藝術的基本形象。例如,馬里內蒂的劇本《他們來了》結尾,意讓屋中的安樂椅和八張座椅“活”了起來,自動走出門去。這表現的是一種幻象、幻覺。未來派畫家巴拉《貴婦與狗》的畫,為了表現狗尾擺動的力,竟畫出了好幾重狗尾。這畫的也是幻象、幻覺。一般說,未來主義在語言上大都提倡一種“自由不羈的字句”,蔑視語言的規范。他們有時故意顛倒一個詞中的詞素,有時在一首詩中把一個單詞拆開分在兩行書寫,有時竟杜撰誰也不懂的新詞。有的未來主義者甚至提出消滅副詞、形容詞和標點符號的主張,甚至用模擬自然界的音響,數學符號或樂譜來表達某種意念。這種主張,毫無疑問是失之偏頗的。
未來主義的哲學基礎是尼采*和柏格森*的虛無主義*和權力意志論。未來主義的社會基礎是近代資本主義的物質文明。在近代資本主義文明的突飛猛進的發展面前,未來主義者有的迷醉、有的惶惑、有的頹喪,他們要創造一種屬于未來的藝術,以寄托他們的情思。
在象征主義*的藝術作品中,已見未來主義的萌芽;未來主義的藝術主張對后來的立體主義*、構成主義、達達主義*、荒誕派*、表現主義*、創造派、發光派、旋轉派、極端派、頂點派、同時派、超現實主義*等都有一定的影響。未來主義者承認藝術是表現生活的手段;在藝術表現方法方面也做了各方面的有益的嘗試;某些未來主義藝術品不啻是人類藝術寶庫中的精品,所有這些都是未來主義藝術對于藝術美學的可貴貢獻。至于未來主義右翼,表現死亡與頹廢,謳歌戰爭與破壞等,已是走上政治歧途,不足為訓;未來主義對于文化藝術傳統和語言規范的否定與蔑視,也應視為一種藝術的歧途,不可取法。
上一篇:朗格作品分析
下一篇:李勒,勒孔特·德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