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奧地利小說家,表現主義*文學具有代表性的作家。生于布拉格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其父是一經營化妝品的批發商,他對卡夫卡管教甚嚴,形成了卡夫卡的憂郁與悲觀的性格。1889年卡夫卡讀小學。1893年入國立德意志高級中學。1901年入布拉格日耳曼大學,先學文學,后從父命,改學法律。在大學期間,對創作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還常出入于德國學生俱樂部,與同學馬克斯·勃羅德成為摯友。1904年開始寫短篇小說《一場戰斗紀實》,這個短篇直至1909年才得以發表。1906年,卡夫卡獲法學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后作為“見習助理”在“通用保險公司”就業。1908年,又轉入半官半民的“工人工傷事故保險公司”任臨時職員,不久轉入終身職。這時他接觸了丹麥哲學家、存在主義先驅者基爾凱郭爾*的哲學,也接觸過我國的老莊哲學。這些思想接觸,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一時期,他還曾隨勃羅德夫婦到意大利、法國、瑞士和德國等地漫游。在外國旅游,極大地開闊了卡夫卡的創作視野。1917年,卡夫卡咳血,確診為肺結核。1924年他在維也納郊外的乞爾村療養所病逝。死后遺體安葬在布拉格休特拉斯尼茲的猶太人公墓??ǚ蚩ㄓ嗊^三次婚,但因悲觀和健康原因,未能如愿,只得終生不娶。
卡夫卡的小說創作是“卡夫卡式”的表現主義。他的小說,多以人的異化現象為主題。短篇小說代表作《變形記》*(1912)就寫了人變成一只大甲蟲的故事。他的小說還多表現人的災難感、孤獨感與負罪感。通過對這些病態心理的描寫,卡夫卡接觸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某些本質問題,表現了西方普遍存在的“現代人的困惑”。形象的圖象化是卡夫卡小說的重要特征。他的小說,不是對現實形象的如實而逼真的反映,而是一種扭曲和變形的怪誕的圖象。長篇小說《城堡》*(1922)中的城堡缺乏邊廓清晰的外觀,那只是一種條紊亂的模模糊糊的城堡而已。形象的寓言化是卡夫卡小說的又一重要特征。人變甲蟲(《變形記》)是寓言,動物保存食物的惴惴與不安(《地洞》*,1923)是寓言,一銀行家突遭逮捕又被荒誕地處死(《審判》*,1918)又何嘗不是寓言。形象的符號化也不失為卡夫卡小說的重要藝術特征。他的城堡,不過是一個統治勢力存在的較為復雜的符號;他筆下的老光棍——勃魯姆費爾德(《老光棍勃魯姆費爾德》*)被愛狗與厭狗的思緒所折磨,他不過是一個生物性的符號;他小說中的主人公往往帶有一個“K”字母,這也是一個陌生感、孤獨感與災難感的符號??ǚ蚩ㄒ簧鷮懹腥课赐瓿傻拈L篇小說:《美國》*(1914)、《審判》(1918)、《城堡》(1922)。此外,還有短篇小說集《變形記》(1912)、《在流放地》(1914)、《鄉村醫生》(1919)、《饑餓表演者》(1920),小品集《觀察》(1913)??ǚ蚩ㄉ爸话l表過6個短篇。他曾囑摯友馬克斯·勃羅德將他的著作在他死后“毫無例外地予以焚毀”。但遺囑執行人勃羅德沒有執行這一遺愿。他整理了亡友作品,先出有單行本,1935年出6卷本《卡夫卡全集》,1950年又編輯出版9卷本《卡夫卡全集》??ǚ蚩ㄓ幸恍〔糠肿髌吩灞黄渑逊贇А?/p>
卡夫卡是現代主義文學運動的重要代表作家,與喬伊斯*、普魯斯特*一起同為現代主義文學的奠基人??ǚ蚩ㄉ昂退篮笠欢螘r間,頗為寂寞。但本世紀50-60年代,在歐美,爾后在蘇聯和東歐迅速形成了一股“卡夫卡熱”,卡夫卡的作品不僅被大量地譯成外語,又被回譯為德語。這種“回譯現象”,在世界文學史上是頗為罕見的。這種“卡夫卡熱”不久又形成了一個新的學科——“卡夫卡學”。卡夫卡曾說:“巴爾扎克的手杖上刻著:‘我能夠摧毀一切障礙’;在我的手杖上則刻著:‘一切障礙都能摧毀我’?!币虼?,人們稱卡夫卡為“弱的天才”。現在,卡夫卡已是德語文學中的大作家,恰如西德文學評論家漢斯·邁耶所說:近百年來,德語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家,第一是卡夫卡。卡夫卡的小說創作是后期現代主義(存在主義*、荒誕派*、“黑色幽默”、魔幻現實主義*等)文學的先聲。
上一篇:卡夫卡學作品分析
下一篇:卡彭鐵爾,阿萊霍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