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當代作家村上龍*的代表作,中篇小說。初稿寫于1972年,1975年定稿,發(fā)表于1976年第6期《群像》雜志,獲第19屆群像新人獎和75屆芥川獎。作品以作者1970年至1972年進入武藏野美術大學之前,在東京福生的生活經歷為素材寫成,描寫了生活于美軍軍事基地附近的,以酒吧女郎為中心的日本嬉皮士*。這伙放浪形骸的現代青年,根本無視傳統(tǒng)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吸毒成癮,公然群居亂交。作者以一種冷漠超然的筆法不加掩飾地展示了這種病態(tài)的、處于半迷妄瘋狂狀態(tài)中的嬉皮生活。作品中既有自然主義的寫實白描,又援用了心理主義手法,描摹迷妄瘋狂狀態(tài)下的幻覺虛境。整部作品沒有事關緊要的情節(jié)布局,也不依賴情感上的起承轉結。在基本不從思想意義、社會效益方面品評文學作品的日本現代文壇上,《近乎無限透明的藍色》輕易地獲得了兩項大獎。然而由于內容的頹廢性,作品一經發(fā)表就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大的轟動,一時產生了流行語“透明族”。許多有識之士從社會道德角度譴責作品的虛無頹廢色彩。
上一篇:《踢石戲》作品分析
下一篇:《追憶逝水年華》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