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琴不問
【原典】
趙閱道為成都轉(zhuǎn)運使①,出行部內(nèi)②,唯攜一琴一龜,坐則看龜鼓琴。嘗過青城山,遇雪,舍③于逆旅。逆旅④之人不知其使者也,或⑤慢狎(xiá)⑥之,公頹(tuí)然⑦鼓琴不問。
【注釋】
①趙閱道:即趙拚(1008~1084),字閱道,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景祐元年(1034)進士,任殿中侍御史,彈劾不避權(quán)勢,時稱“鐵面御史”。平時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長厚清修,日所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年四十余,究心宗教。累官至參知政事,以太子少保致仕,卒后謚清獻,蘇軾曾為之作《清獻公神道碑》。《宋史》卷三百一十六有傳。此事詳見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一》。轉(zhuǎn)運使:中國唐代以后歷代王朝主管運輸事務(wù)的中央或地方官職。宋代的轉(zhuǎn)運使除掌握一路或數(shù)路財賦外,還兼領(lǐng)考察地方官吏、維持治安、清點刑獄、舉賢薦能等職責。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以前,轉(zhuǎn)運使職掌擴大,實際上已成為一路之最高行政長官。②部內(nèi):轄區(qū)之內(nèi)。③舍:投宿。④逆旅:旅店。⑤或:有的人。⑥慢狎(xiá):怠慢輕侮。⑦頹(tuí)然:寂靜,沉默。
【譯文】
趙閱道任成都轉(zhuǎn)運使,每次出去到轄區(qū)內(nèi)巡行,身旁只帶一張琴和一只烏龜,休息的時候一邊看著烏龜,一邊彈琴。一次,路過青城山,遇上下雪,住在旅館之中。其他的旅客不知道他是轉(zhuǎn)運使,有的甚至侮辱他。趙閱道靜靜地彈著琴,對他們的話毫不在意。
【延伸閱讀】
凡朝廷大員出行,都會鳴鑼開道,一千人等,浩浩蕩蕩,招搖過市,好不威風(fēng),所到之處,觀者退避,見者低頭。假若有某個官員選擇低調(diào)出行的話,就會是另外一番光景了。碰到世俗的冷遇且不說,刁難欺侮的事情,也是尋常發(fā)生的,哪怕是貴為皇帝。因為既然是世俗百姓,多半就“有眼不識泰山”??鬃釉缇驼f過,君子和小人是不同的,“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雖不好說,社會上小人比君子多,但勢利的小人,在什么年代都不是稀缺品,所以一般人碰到的概率還是很高的。趙拚就不巧遇到了一位,而且正好是他以大員之尊微服出行的時候。不過話說回來,趙拚也只有在隱去身份、化身為俗人的時候,才有機會遇到,否則的話,站在他面前的就是一個低聲下氣、點頭哈腰的小人了。當然故事的中心在于表現(xiàn)趙大人的隱忍大度,不與鄉(xiāng)下的俗人一般見識。孔老夫子早就教誨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然而問題在于,趙閱道的此舉看似容易,其實對于很多人來說,卻是很難做到的。不要說忍住了事實而不張揚,很多人是沒有事實瞎吹噓。網(wǎng)上有一個詞叫“豁胖”,意謂自吹自擂,無中生有,旨在為自己臉上貼金,讓別人羨慕甚至懼怕。在這些人眼中,趙拚真身不露,十足浪費資源。然而官位乃天下之公器,并非個人的護身符,脫離官場的官員,其實也不過是個凡人。這樣看的話,趙拚不過是正確地處理了他的身份,誰說你是官員就不能受人白眼呢?不過,畢竟這樣做的人很少,所以也就顯得難能可貴了。
上一篇:《雞肋不足以當尊拳》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嚶其鳴矣……”》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