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7】湖南人與現代中國
(〔美〕裴士鋒著,黃中憲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1.9萬字,2015年11月第1版,52元)
△7章:重新發掘王夫之;湖南復興的基礎;湖南維新運動;在日本重整旗鼓;湖南與清朝的覆滅;重建;毛澤東與湖南自治運動。導論:為中國構想另一種未來。跋:湖南與中國。
〇湘軍的勝利開啟了湘軍領袖的仕途,使湖南人名揚全中國,但戰后湘軍的解散也對該省帶來較不利的沖擊。
〇王夫之的歷史地位,一時之間完全建立在他一生反抗當道所樹立的榜樣和反滿著作上。原被視為改革派哲學家的王夫之,此時搖身一變成為湖南當地反滿、反帝國主義的典范。(湖南人“宗仰”的典范)。
〇在漫長的十九、二十世紀之交,湖南一地所匯聚的真實和想象的能量,澎湃洶涌,為中國境內所僅見。湖南昂揚不衰的地域自豪感,加上其悍然重新塑造本地歷史的反抗精神,優于他省的軍事功績,未受外國帝國主義直接欺凌的處境,物質自給自足的潛力——盡管其中某些特點在中國并非湖南所獨有,但沒有其他哪一省能將它們齊聚于一身。因此,看到那么多湖南人成為改革領袖、革命領袖,或他省的行動主義者常把湖南視為典范,也就完全不足為奇。
〇清朝的衰敗和民國的無能,激發了其他團體的出現,以集合群體之力匡正時弊,但至少對湖南人來說,湖南省才是精神支柱、家鄉、天命。
(2021年3月10日夜11:00閱畢)
上一篇:浮生六記
下一篇:滯脹和社會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