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7】數字思維
(〔葡〕阿林多·奧利維拉著,胡小銳譯,中信出版社,28.2萬字,2020年1月第1版,69元)
△12章:快速奔跑的紅皇后;技術的指數性質;從麥克斯韋到互聯網;通用計算機;智能機器的探索之旅;細胞、身體和大腦;生物學與計算機的美妙邂逅;大腦是如何工作的;理解大腦;智能、思維和機器;挑戰和希望;關于未來的種種猜想。
〇講述科技的進步如何推動人們創造出“數字思維”。
〇事實上,學習是人類大腦的功能,許多其他動物的大腦也會學習,但程度遜于人類。
〇學習的精髓是根據一些特定的、具體的經驗推斷出一般性的規則或行為。這被稱為歸納學習法,它可以采取多種形式。歸納學習法應用廣泛,是無數科學文章、書籍和學位論文的主題。
〇基因是原始的實體,在大約40億年前,它們找到了自我復印的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為了生存下去,這些基因開始為越來越復雜的結構編碼:先是簡單的細胞,然后是復雜的真核細胞,再然后是身體,最后是大腦。
〇人體細胞的總數平均為37萬億個,腦細胞的總數約為860億個,這意味著只有不到0.5%的細胞存在于我們的大腦中。但是,我們之所以是我們,這些細胞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決定了我們的思維,如果沒有它們,我們的記憶、個性和本質都將不復存在。
〇宇宙由超過1000億個星系組成。在銀河系中,大概有2000多億顆恒星。如果銀河系是一個有代表的星系,那么宇宙中的恒星總數至少為1022顆。即使按照最低的估計,宇宙中也有超過1021顆恒星,用卡爾·薩根的話說,這個數字遠大于地球上的沙粒數量。
(2020年7月26日夜10:15閱畢)
上一篇:摸金玦之鬼門天師
下一篇:文化視域下的社會變革:云南民族關系演進與文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