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通覽·下冊
(李忠杰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33.8萬字,2021年2月第1版,128元<全2冊>)
△11章—15章:[11]偉大歷史轉折和改革開放潮流的興起;[12]進入新階段的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1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15]向“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〇下冊,主要介紹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
〇1978年,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在鄧小平、陳云等老一輩革命家推動下,黨和國家實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〇歷史的大轉折,必然導致領導機構的大調(diào)整,也必然提出了黨和國家領導體制改革的要求。
〇歐陽修《準詔言事上書》:“善治病者,必醫(y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尋其起病之源”。
〇鄧小平曾經(jīng)把自己稱作“世界的公民”和“中國人民的兒子”。
〇面對世界風云變幻,黨和國家認真思考了一些大黨老黨垮臺的教訓。
〇文化是一種生產(chǎn)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〇《周易·賁卦》:“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〇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層層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以高壓態(tài)勢“打虎”“拍蠅”“獵狐”,取得了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勝利。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生了歷史性變革。
〇治國理政的所有舉措,歸根結底,都要落實到滿足人民意愿和需求上。所謂“德惟善政,政在養(yǎng)民”,就是說:德就是使政治美好,美好的政治在于使百姓生活得好。
〇這么多的制度、治理、體制、機制、體系,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進一步走向了系統(tǒng)化、整體化和規(guī)范化的高度。
(2021年3月20日上午閱畢)
上一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下一篇: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處分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