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3】諸子的真相
(何新著,北京:現代出版社,32.1萬字,2019年1月第1版,58元)
△5部分:[1]還原真實的孔子;[2]孔子的政治作為;[3]儒家思想的是與非;[4]諸子研究;[5]古經新考。
〇解說儒、道、法、墨等諸子的思想真髓,從源頭上重新梳理中國文化精神的本來面目。還厘正了部分經典國學著作中的錯訛之處。
〇孔子是一個對中國歷史產生了無比巨大影響的社團的創始者和組織者。而這個社團其實是有意識形態、有政治綱領、有組織系統的原始政黨——儒黨。
〇孔子是一個人格高尚的人,具有純潔的情操、博大的胸懷、仁愛的情感。孔子是中國歷史中唯一一位真正的無冕之皇帝,即所謂“素王”——以一介布衣而為草根無冕之王。這種現象,是中國歷史中不可思議的一個奇跡。
〇孔子認為德行須以利益為基礎。
〇孔子的根本目的,并不是研究學術、著書立說、傳之后世,而是要改革政治。“述而不作”,“述”即演講和鼓動。
〇孔子之偉大,并不是單純作為所謂教育家或思想家而影響后世。他有遠大的抱負,為此而聚徒結黨,形成了一派重大的政治力量。通過這一學黨——“儒家”團體,孔學得以長期傳承,在孔子身后兩千年的歷史中,形成一種偉大的文化和政治的傳統。儒者在漢武帝一朝得到國家承認,儒學遂成為支配中國傳統政治近兩千年的國家主流意識形態。
〇孔子以仁愛的理念對抗野蠻文化和奴隸制度。
〇任何宗教都包含三個主要部分:[1]神主;[2]解釋和神話(意識形態);[3]操作體系(祭祀與典禮)。
〇廣義的儒,指一切方術之士;狹義的儒,特指古代通六經(易、禮、樂、詩、書、春秋)的學者;專義的儒則僅指孔子以后的儒家門徒。
〇孔子一生之追求:“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〇中庸之道即忠恕之道。
〇墨家思想源于儒家《禮運》。
〇“德”就是社會契約。“天德”就是自然法。
〇儒家與墨家:國家主義與民粹主義。
(2021年1月22日夜11:00閱畢)
上一篇:讓人心想事成的性格能量書
下一篇: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