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十二講
(楊承訓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3.8萬字,2017年1月第1版,48元)
△12部分: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淵源、成就和方法論;②社會主義本質論:共同富裕——共享發展;③體制改革的規律性、優越性、艱巨性;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機理、優勢和風險;⑤對外開放帶來的巨大活力和面臨的挑戰;⑥最大的實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⑦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⑧基本分配制度和新民生觀、消費觀;⑨五大發展理念,崇尚“第一動力”;⑩協調產業發展、空間布局的創新;?綠色發展和系統保護生產力;?治國理政、新常態大邏輯和整體經濟學。
〇這本書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以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經驗與教訓為實踐依據,比較系統地梳理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邏輯主線和基本原理,集中闡述了十二個專題,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生產力發展的規律性,并分析了相關世界經濟趨勢,從堅持與創新發展的辯證關系上提出諸多創新觀點;從經濟學視閾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堅持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科學發展等若干重大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澄清與批判了新自由主義關于自由化、私有化的若干論點。
〇政治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發展和運行規律的科學。
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內容大體包括: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基本經濟制度論、社會主義改革開放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科學發展論、科技為“第一生產力”——“第一動力論”、新常態與新理論論、治國理政論與整體經濟學、新時代世界經濟論等。
〇指導原則:①用馬克思主義的精髓統領中國經濟學;②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為主體內容;③善于借鑒西方經濟學有用的方法。基本方法論:①突出歷史分析;②運用實證分析;③善于比較研究。
〇自我完善機制的特點:自覺性、實踐性、群眾性、開放性、漸進性。
〇理解治國理政需要立足于歷史大邏輯。
〇多樣性與主導性的矛盾統一;對不同經濟社會作全面歷史的比較分析;處理好向外國學習和提高自己話語權的關系。
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把握兩大原理、兩個結合:兩個原理是社會化生產力與社會化生產關系的統一、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辯證法;兩個結合是與中國社會主義大國發展改革實踐結合、與世界時代發展趨勢的特點結合。
〇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推進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學科建設。
(2020年2月14日夜11:25閱畢)
上一篇:中國文化課
下一篇:中國百年變革的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