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3】走向歷史的深處:馬克思歷史觀研究
(陳先達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37.8萬字,2017年1月第1版,80元)
△共14章:[1]對宗教的批判——通向實際生活的大門,論自我意識和自由;[2]在克羅茨納赫對歷史的研究。從批判宗教到探討國家;[3]探討無產階級解放的通道。異化論和社會革命論的結合;[4]哲學和經濟學研究的結合。從異化到異化勞動;[5]異化勞動理論的全面闡述。雇傭勞動中的異化;[6]異化勞動理論的內在矛盾。向唯物史觀過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7]人與自然、人與社會;[8]《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理論特色和歷史地位;[9]對鮑威爾異化觀的批判。論歷史和群眾;[10]由“異化勞動”到全面確立唯物史觀的理論準備;[11]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全面創立;[12]唯物史觀和工人運動的結合。對資本主義社會史和社會結構的卓越分析;[13]1848年革命和唯物史觀的發展。馬克思對法德革命經驗的總結;[14]唯物史觀和經濟學研究的深入結合。對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系統分析。
〇馬克思“死而不亡”,馬克思主義哲學仍然是我們時代的真理和良心。
〇馬克思個人的天才智慧、崇高品德、豐富學識、窮根究底的探索精神,以至個人的經歷、語言風格,都必然使他的論述唯物史觀的著作帶有自己的特色。但唯物史觀并不源自馬克思的頭腦,而是時代的產物。對唯物史觀產生具有決定意義的是歷史本身,而不是個人。
〇任何歷史都是現代史,這是克羅齊的“名言”。
〇馬克思把無產階級看成是人類解放的“心臟”、“物質武器”,是人類有實際可能獲得解放的關鍵所在。
〇“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的社會聯系”。
〇人是什么,在馬克思看來,人不僅是單獨的個體,而且是類存在物,是社會存在物。
〇人在勞動中,注定要發生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社會聯系。
〇任何一門學科都包括兩個方面:歷史和理論。
〇在馬克思看來,歷史是不斷前進的。
〇一切反動階級的代表人物都詆毀社會革命。
〇馬克思通過總結法國革命的經驗,揭示了資產階級國家政權的發展規律:[1]官僚化和軍事化;[2]限制議會權力,擴大行政權力;[3]民主的擴大與縮小。
〇人類思想史上的許多發現,猶如夏夜的群星,閃爍著智慧的光輝,其中最明亮的一顆,是馬克思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它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開了長期覆蓋在社會機體上的帷幕。
上一篇:費城風云
下一篇:跌蕩一百年:中國企業1870-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