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1】群體性孤獨,為什么我們對科技期待更多,對彼此卻不能更親密
(〔美〕特克爾著,周逵、劉菁荊譯,浙江人民出版社,37.2萬字,2014年3月第1版,66.9元)
△第一部分:機器人時代——孤獨中的新型親密關系;第二部分:網絡化生存——親密關系中的新型孤獨。
〇雷莉·特克爾,麻省理工學院社會學教授,科技與自我創新中心主任,哈佛大學社會學和人格心理博士。采用“實地研究”和“臨床診斷”兩種方法,對人與信息技術的關系進行了長達15年的系統研究。
〇透過對孩子們玩耍、學習、交往行為的觀察和分析,透過對電子玩具、機器人、虛擬現實的追問和思考,牢牢抓住“孤獨”這一人類掩藏頗深的情感脈絡,點中了網絡時代人與機器關系中焦灼多變、令人遐想的“命門”。
〇特克爾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如果我們既要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又要擺脫信息技術導致的孤獨,必須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一方面,我們要學會獨處,體會獨處帶給人們的好處;另一方面,朋友、親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對面談話、討論。
〇計算機、互聯網正在跨進原來只屬于人類的世界。IBM的超級計算機沃森在智力問答游戲中戰勝所有人類取得了冠軍;谷歌無人駕馭汽車已經在美國加州獲得了上路駕駛的實驗牌照;微軟正式推出了計算機全自動同聲傳譯系統……
〇網絡世界不是“瓦爾登湖2.0”。
〇我們正處于一個完美風暴的靜止中心,渾然不覺已成了科技的奴仆。我們不會放棄互聯網,也不可能一下子“戒掉”手機。我們自己才是決定怎樣利用科技的那個人,記住這一點,我們就一定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2018年1月5日下午5:15閱畢)
上一篇:美國世界秩序的終結
下一篇:老一輩革命家論黨的建設(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