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6】第四次工業革命
(〔德〕施瓦布著,李菁譯,中信出版社,12萬字,2016年6月第1版,45元)
△全書共3章:1.第四次工業革命來了!2.驅動革命的三駕馬車;3.顛覆性影響。
〇深度變革(展望2025,23種):[1]可植入技術;[2]數字化身份;[3]視覺成為新的交互界面;[4]可穿戴設備聯網;[5]普適計算;[6]便攜式超級計算機;[7]全民無限存儲;[8]萬物互聯;[9]數字化家庭;[10]智慧城市;[11]運用大數據進行決策;[12]無人駕馭汽車;[13]人工智能與決策;[14]人工智能與白領工作;[15]機器人與服務;[16]比特幣和區塊鏈;[17]共享經濟;[18]政府和區塊鏈;[19]3D打印與制造業;[20]3D打印與人類健康;[21]3D打印與消費品;[22]定制人類;[23]神經技術。
〇各種新興突破性技術:人工智能、機器人、物聯網、無人駕駛交通工具、3D(三維)打印、納米技術、生物技術、材料科學、能源儲存、量子計算等。
〇2015年3月,傳媒戰略家湯姆·古德溫在網站上寫道:“全球最大的出租車公司優步沒有一輛車,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公司(臉譜網)不制作任何內容,最有價值的零售商阿里巴巴沒有任何存貨,最大的住宿提供商Airbnb名下沒有任何房產”。
〇據預測,2030年前,全球人口將從72億增長到80億,到2050年前增長到90億。
〇第四次工業革命對各行各業的企業四大影響:[1]客戶期望正在改變;[2]人們利用數據完善產品,并由此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3]隨著公司認識到新型合作的重要性,新型合作伙伴關系的不斷涌現;[4]運營模式在向新數字模式轉型。
〇新興技術正在改變國際安全、無人機、自動化武器、太空軍事化、可穿戴設備、可再生能源、納米技術、生物武器、生化武器、社交媒體。
〇20世紀下半葉,人們對核戰爭的恐懼逐步被相對穩定的“相互確保摧毀”戰略所取代。“核禁忌”似乎也隨之出現。
〇短期來看,人工智能的影響取決于被誰控制。而長期來看,則取決于是否能控制得住。
〇曾在1978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赫伯特·西蒙說過:“豐富的信息將導致注意力的缺乏”。
〇哈佛大學政治哲學家邁克爾·桑德爾:“人們越來越傾向在日常使用的設備上犧牲隱私以換取便利”。
〇以情境判斷(思維)、情緒管理(心靈)、自我激發(精神)、身體素質(身體)4種智慧迎戰第四次工業革命。
〇蒸汽機的發明驅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流水線作業和電力使用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半導體、計算機、互聯網的發明和應用催生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化與信息化,進而形成一個高度靈活、人性化、數字化的產品生產與服務模式。
(2018年1月14日上午閱畢)
上一篇:科幻作品
下一篇:美國世界秩序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