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6】信仰人民:中國共產黨
與中國政治傳統
(潘維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8.5萬字,2017年4月第1版,39元)
△闡述了中共如何從中國悠久的“民本”政治傳統中汲取精華,提高組織社會和群眾的能力;分析了中共如何提高思想能力,對社會主義理論和話語推陳出新;探討了當前國家治理的核心任務;討論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關于土地流轉方向等關鍵問題。共五章:世界大勢;中共與社會主義;治國的道與術;回歸民本主義;農村建設。
○從嚴治黨的政策應毫不懈怠地堅持住,直到黨恢復自己謙虛謹慎、廉潔自律的公眾形象。
○黨是做什么的?黨的任務是扎根基層組織社會。
○長壽之方是科學,長生不老是迷信。
○無工不穩,無三產不富。
○制造業受時間、生產場地、生產紀律、物質材料供應的限制;而服務業的高端是“知識經濟”,不受時間、生產場地、生產紀律拘束,并因無限的“創意”變能源和原材料供應為“無限”。
○政策可以靈活機動,但理論需要透徹才能堅定。
○“社會核心價值觀”欲成為“主流”,須具備四項基本條件:官民共享、概念簡潔、本國特色、世界接受。
○中國政府強調責任和道義。
○“人民大眾的福祉”指的是什么?生老病死而已。
○中共的四個三十年。
○終結人類歷史的,所謂一勞永逸的“制度安排”無異于“永動機”。
○新時期三大任務:從嚴治黨;實現共同富裕;恢復制造業大發展時破壞了的自然環境。
○從人民的立場出發,為中國百姓的具體利益執政,就是“中國特色”。
○官民一體的“人民性”是中國體制最突出的特點。亦稱為“人民民主”。正因為“人民性”,以民為本,官民一體,國民一體,共同努力,我國比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發展得更快、更平穩。
○我國農村貧困的根本原因:①制造的產品取代種養的產品成為人類財富的主要源泉;②農民多、耕地少、農業不成為主業,甚至倒退加自然經濟;③農民不善合作,難以組織起來闖入非農領域,甚至無力組織起社區勞動來改善自身的社區生活環境;④不合作的家庭小農正在被國內和國際的規模市場無情地擠壓和淘汰;⑤破敗的農村精神和文化上趨向衰落,更難組織起來從事改善生活的勞動。
○農民耕地和宅基地的安全是全中國社會安全的基礎。
○美國和歐洲的人口總共有10.4億人,低于我國的13.54億?,F代化在中國的主要含義就是追上美歐的人均產值。為了中國的現代化,我國必須保持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升級我們的制造業,提升設計研發的整體水平。
○中共存在的理由:民本思想。
○辦中國的事必須有中共的領導:中共只有信仰人民才能領導人民。
作為傳統中國主流政治思想的民本主義講的也是政府要信仰人民,把人民當上帝。信仰人民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偉大道統。
(2017年5月24日晨0:45閱畢)
上一篇:依然謹慎的樂觀
下一篇:黨政干部法治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