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4】中國教育扶貧報告(2016)
(司樹杰等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皮書出版分社,27.5萬字,2016年12月第1版,79元)
△本書第一次從教育與扶貧相結合的角度,聚焦當前社會關心的教育扶貧熱點與重大現實問題,并對我國教育扶貧發展歷程、主要成就、關鍵政策、重大行動、突出問題和典型經驗等進行了闡述。分為:總報告、政策進展、特別關注、專題研究、案例分析、附錄。
○有關貧困的探討早已從最初的政治經濟學層面上升到了哲學、社會、文化等層面,涉及財富、人權、自由、正義、公平等話題。
○世界銀行2015年的統計,按照每人每天1.9美元的國際標準,全世界仍有7.02億人(占全球人口9.6%)生活在貧困線以下。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的“扶貧日”。
○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手段和重要方式,其目的是通過辦好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教育事業進而實現減貧脫貧的戰略目標,其本質體現了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
○聯合國發布的《千年發展目標2015年報告》顯示,全球極端貧困人口已從1990年的19億降至2015年的8.36億元,其中中國的貢獻率超過70%。
○“不上學等著窮,上學立馬窮”。
○目前有829(665)個國家貧困縣、片區貧困縣,563個省級貧困縣。
○大學生資助政策演變歷程:免費上學、獎助并存、獎貸共行及多元混合四個階段。
○“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皮書”源于十七、十八世紀的英國,主要指官方或社會組織正式發表的重要文件或報告,多以“白皮書”命名。在中國,“皮書”這一概念被社會廣泛接受,并被成功運作,發展成為一種全新的出版形態,則源于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以專業的角度、專家的視野和實證研究方法,針對某一領域或區域現狀與發展態勢展開分析、預測。
(2017年4月27日下午6:20閱畢)
上一篇:中國改革頂層設計
下一篇:中國方略:怎么看治國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