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蘇文章譬喻
韓蘇文章譬喻
【原文】
韓蘇兩公為文章,用譬喻處重復聯貫,至有七八轉者。韓公《送石洪序》云:“論人高下,事后當成敗,若決江河下流東注[1],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2]為之先后也;若燭照、數計而龜卜[3]也。”《盛山詩序》云:“儒者之于患難,其拒而不受于懷也,若筑河堤以障屋霤[4],其容而消之也,若水之于海,冰之于夏日;其玩而忘之以文辭也,若奏金石[5]以破蟋蟀之鳴,蟲飛之聲。”蘇公《百步洪》詩云:“長虹斗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水師絕叫[6]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7]。有如兔走鷹隼[8]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之類是也。
【注釋】
[1]決江河下流東:黃河決下流而東淌。[2]王良造父:古代著名的駕駛馬車的能手。[3]龜卜:謂灼龜甲卜吉兇長虹:比喻百步洪的流水。斗落:突然落下去。[4]屋霤:下雨時屋脊上流下的水。屋脊陡,水流急,比喻急流。[5]奏金石:敲擊金箔的聲音。[6]絕叫:指驚叫。[7]磋磨:擠軋摩擦。[8]隼(zhún):猛禽,像鷹。
【譯文】
韓愈、蘇東坡兩詩人所寫的文章,運用比喻的地方重復連貫,甚至有七、八次轉換。韓愈在《送石洪序》說道:“評價一個人能力的高低,要通過完成事情后是成功還是失敗進行考實,這就像黃河決下流而東淌,像駟馬駕著輕車走熟路,而善駕車的王良、造父在馬前車后,就和查看計算然后再占卜一樣。”《盛山詩序》中說:“儒家對于患難,當拒絕而不接受,這就像是修筑河堤用來阻塞屋脊上流下的水一樣;當容納而化解它,如同水流向大海,冰放在夏天一樣;用讀書做文章來將憂患忘懷,就像敲擊金石用來掩蓋蟋蟀的叫聲、蟲飛的鳴叫聲一樣。”蘇東坡《百步洪》詩說:“長洪斗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水師絕叫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之類,就是這樣的比喻。
【評析】
蘇軾和韓愈寫文章的風格特色是比喻的豐富、新鮮和貼切,蘇軾和韓愈所寫的文章用多種多樣的比喻來加強形象性。就上文所舉的例子看,同樣是博喻,內中還有分別。用多種比喻來比一樣事物的各個方面,使這樣事物突顯出來。如《送石處士序》,用五個比喻來比石處士的議論,“若河決下流東注”,用黃河的奔騰向東流比喻議論的雄辯不窮,“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后也”,用駕輕就熟來比喻他對所議論的事非常熟悉,非常有把握,顯得了如指掌,萬無一失那樣。用“若燭照、數計而龜卜也”三個比喻來比他的議論有先見之明。這五個比喻的文字長短錯落,有變化,絕不呆板。本文中還用多種比喻來比一樣事物的一個方面,像《百步洪》詩用六個比喻來比輕舟在急流中飛速地沖下去。“兔走鷹隼落”,像鷹隼從空中飛速地下來抓逃跑的兔子;“駿馬下注千丈坡”,像好馬從千丈高坡沖下來,“斷弦離柱”,像迸裂的琴弦飛出去;“箭脫手”,像箭從手里飛出去,“飛電過隙”,像閃電從空隙中閃過,“珠翻荷”,像露珠很快從荷葉上滾下去。
上一篇:《容齋隨筆·韓柳為文之旨》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容齋隨筆·黃庭換鵝》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