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景公夢二丈夫(諫上·二二)》原文鑒賞
景公舉兵將伐宋①,師過泰山,公夢見二丈夫立而怒②,其怒甚盛。公恐,覺,辟門召占夢者至③。
公曰:“今夕吾夢二丈夫立而怒,不知其所言,其怒甚盛。吾猶識其狀④,識其聲。”
占夢者曰:“師過泰山而不用事⑤,故泰山之神怒也。請趣召祝史祠乎泰山則可⑥。”
公曰:“諾⑦。”
明曰,晏子朝見,公告之如占夢之言也。
公曰:“占夢者之言曰:‘師過泰山而不用事,故泰山之神怒也。’今使人召祝史祠之。”
晏子俯,有間,對曰:“占夢者不識也,此非泰山之神,是宋之先湯與伊尹也⑧。”
公疑,以為泰山神。
晏子曰;“公疑之,則嬰請言湯、伊尹之狀也。湯晰而長⑨,頤以髯⑩,兌上豐下(11),倨身而揚聲(12)。”
公曰:“然,是已。”
“伊尹黑而短,蓬而髯(13),豐上兌下,僂身而下聲(14)。”
公曰:“然,是自已。今若何?”
晏子曰:“夫湯、太甲、武丁、祖乙(15),天下之盛君也(16),不宜無后。今惟宋耳,而公伐之,故湯、伊尹怒。請散師以平宋(17)。”
景公不用,終伐宋。
晏子曰:“伐無罪之國,以怒明神(18),不易行而續蓄(19),師進以近過(20),非嬰所知也。師若果進,軍必有殃。”
軍進,再舍(21),鼓毀將殪(22)。公乃辭乎晏子,散師,不果伐宋。
【注釋】 ①宋:周代諸侯國,都城在今河南商丘。西周成王時,封商王后裔微子為宋公,戰國時為齊所滅。 ②丈夫:男子。 ③占夢者:圓夢的人。 ④狀:體態容貌。 ⑤用事:行事,這里指祭祀。 ⑥趣(cu促):急,速。 ⑦諾(nuo懦):答應聲。 ⑧先:祖先,先人。湯:商朝開國的君王,亦稱“天乙”、“成湯”。伊尹:商湯臣,伊姓,名摯,原是湯妃陪嫁的奴隸,輔佐成湯滅夏,尊為阿衡(宰相)。成湯卒后,又佐商王外丙、中壬、太甲,于沃丁朝伊尹卒。 ⑨晰(xi西):白凈。⑩頤(yi怡):面頰,這里指面頰豐腴。髯(ran然):兩頰的長須。 (11)兌(rui銳):通“銳”,尖銳。豐:豐滿。 (12)倨(ju具):直挺。揚聲,說話聲高。 (13)蓬:蓬頭。 (14)僂(lu 呂):曲背。下聲:說話音低。(15)太甲:商工,成湯孫,史稱“太甲修德,諸侯成歸殷,百姓以寧”。武丁:商王,用奴隸博說為相,勤修政事,國力強盛,史稱“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歡,殷道復興”。祖乙:商王,史稱祖乙時“殷復興”。 (16)盛君:盛德之君。 (17)散(san傘):遣散,疏散。平宋:與宋平。平:媾和,講和。 (18)明神:對神的敬稱。文中指湯及伊尹。 (19)易行:改變行事。蓄:當是“菑(災)”字。續蓄:繼續招災。 (20)過:當為“禍”。 (21)舍(she社):古代行軍三十里為一舍。再舍:六十里。 (22)殪(yi益):死。
【今譯】 齊景公出動軍隊要去攻打宋國,軍隊路過泰山,景公夢見兩個漢子立在面前發怒,火氣很盛,景公恐懼,醒后,開門召喚占夢的人前來。
景公對占夢者道:“昨晚我夢見兩個漢子立我面前發怒,聽不清楚他們的話,火氣很盛,還記得他們的面貌,記得他們的話音聲調。”
占夢者答道:“軍隊路過泰山沒有舉行祭祀,所以泰山之神生氣了。請趕快傳喚祝史去祭祀泰山就成了。”
景公應道:“是了。”
第二天,晏子上朝來見,景公告訴他對占夢者說過的一番話。
景公道:“占夢的人說:‘軍隊路過泰山沒有舉行祭奠,所以泰山之神生氣了。’眼下已經派人傳喚祝史前去祭奠泰山。”
晏子低頭沉思片刻,開言道:“占夢人不認得夢中的漢子是誰。這兩個人不是泰山之神,而是宋國的先人成湯和伊尹哪!”
景公不相信,執意認為是泰山之神。
晏子道:“國君不信我的話,那么請讓我來說說成湯和伊尹的相貌吧!成湯皮膚白凈個頭高,胖臉蛋多胡須,窄額頭寬下巴,直身板高嗓門。”
景公道:“是這樣,說的對!”
晏子又道:“伊尹黑皮膚矮個子,蓬松頭大胡子,寬額頭窄下巴,佝僂腰話音低。”
景公道:“是這樣,說對了。現在可怎么辦?”
晏子勸諫道:“成湯、太甲、武丁、祖乙,都是天下盛德之君,不應該斷嗣絕后。如今他們的后代只有宋國了,國君還要前去攻打,所以成湯、伊尹大怒。希望國君撤兵并且同宋國和好。”
景公不聽勸諫,堅持攻打宋國。
晏子道:“攻打無罪的國家,惹怒了明神,不改弦更張就會接著招禍,那么軍隊前進就是走近災難,后果我已不能預料。軍隊要是一定前進,齊軍必定遭殃。”
齊軍前進了六十里,戰鼓毀壞,將帥暴死。這時景公才向晏子認錯,撤回軍隊,不再去攻打宋國。
【集評】 明·楊慎評《晏子春秋》:“就景公語中伏案,先及占者,更有遠情。如占者之言,公疑以為泰山神,皆增句頓挫法。說鬼話夢,不意傳神。”
明·陳仁錫《諸子奇賞》:“寓言”。
【總案】 春秋時期諸侯之間頻繁的兼并戰爭,給廣大民眾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隨之而起的是反對非正義戰爭的思想和斗爭。這篇故事通過晏子“說夢”,宣揚保護弱小,主張和平以及抗議大國侵暴的正義思想。故事里的“夢境”,在形式和技法方面都是巧妙的,增強了作品的神奇色彩。
宋國是商朝后裔的封國,地處中原,四面受敵。齊景公舉兵,宋國面臨著危難。齊景公不認得夢中兩個“盛怒”的大漢。占夢者妄斷為“泰山之神”,而只有晏子“認得”并熟悉這兩位“明神”是成湯與伊尹。跌宕寫來,波瀾有致,既說明晏子博聞多識,又增加了故事的神異性。晏子描繪成湯與伊尹的聲容體貌,維妙維肖,這是罕見的特征鮮明的肖像描寫。兩位“明神”的“盛怒”是威嚴的,是對齊景公興兵攻宋的憤慨,是對宋國子孫們的護庇與厚愛。晏子的語言親切、誠懇,感情充沛,強化了主題的正義性。故事寫出一個神奇的結尾:齊軍戰鼓自毀,將帥暴亡,齊景公被迫撤兵,宋國免除了危難。
上一篇:《古代兵法散文·三國兩晉南北朝兵法·為袁紹檄豫州》原文鑒賞
下一篇:《漢魏六朝散文·范曄·二十八將傳論》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