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翻譯與解讀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01。毒蟲不螫02,猛獸不據03,攫鳥不搏04。骨弱筋柔而握固05,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06,精之至也07。終日號而嗌不嗄,和之至也08。知和曰常,知常曰明09。益生曰祥10,心使氣曰強11。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12。
今 譯
含德深厚者,猶如赤子一般純樸。毒蟲不會刺傷他,猛獸不會爪擊他,兇鳥不會傷害他。赤子骨弱筋柔而卻能拳頭緊握,不知男女性交而生殖器卻勃然怒起,是精氣充沛所致。他終日啼哭而咽喉不會嘶啞,是和氣至當的原因。要能知道和氣有益人生的道理,知此道理的人聰明。貪生縱欲,強求益補,是自取禍殃。要能竭力抑制感情,使形體堅強。物壯則會枯老,不守柔弱之道,就會早死。
評 議
本章是講道德修養的人生問題。老子以柔弱純樸的赤子作喻,說有大德的人猶如赤子,毒蟲、猛獸、攫鳥都不會傷害他。赤子能保持充沛柔和的自然天性,終日啼哭而咽喉也不會嘶啞,雖不知道男女性合而生殖器就能勃然怒起。老子認為,這就是人生的自然規律。
老子勸導世人,要知道柔和之氣有益于人生的道理,能明白此理的人,才是聰明的人。如若貪生縱欲,強求益補,就會自取禍殃。不守柔弱之道,心使氣強,就會盛壯枯老,以致早死。
老子曰:“弱者,道之用。”(《老子》第四十章)又曰:“堅強者,死之徒。”(《老子》第七十六章)若能明白這種道理,對于老子所說“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就很容易理解了。
注釋
01 厚:一本“厚”之后有“者”。 厚:《說文解字》曰:“厚,山陵之厚也。古文垕,從后土。”兩句:謂涵養德之深厚,猶如赤子一般純樸。
02 螫:毒蟲刺人或刺牲畜。《說文解字》曰:“螫,蟲行毒也。”句謂:毒蟲不刺傷他。
03 猛獸:指虎豹之類。 據:爪擊。《說文解字》曰:“據,杖持也。”句謂:猛獸不爪擊他。
04 攫鳥:兇猛的鳥。 搏:爪取。《史記 · 李斯列傳》曰:“布帛尋常,庸人不釋;鑠金百溢,盜跖不搏。”唐司馬貞《史記· 索隱》曰:“搏,猶攫也,取也。凡鳥翼擊物曰搏,足取曰攫,故人取物亦謂之搏。”句謂:兇鳥不用爪取他。按螫、據、搏皆有傷害之意。
05 握固:屈指成拳,即以四指握姆指。句謂:赤子骨弱筋柔卻能握緊拳頭。
06 牝牡:雌雄,指男女。 合:性交。 脧:帛書乙本、傅奕本作“朘”。河上公本作“ ”。王弼本作“全”,誤。《說文解字》曰:“朘,赤子陰也,從肉夋也;或從血。”故“朘”、“ ”二字通用。林希逸曰:“ ,赤子命原也。”句謂:赤子尚未知男女性交而生殖器就會勃然怒起。按河上公曰:“赤子未知男女合會,而陰作怒者。”怒,即奮起之意。
07 精之至也:謂這是精氣充沛的原因。
08 嗌:傅奕本有“嗌”字,各本皆無此字。《說文解字》曰:“嗌,咽也。” 嗄:河上公本作“啞”,王弼本作“嗄”。 和:林希逸曰:“和者,純氣之守也。”兩句:謂赤子終日啼哭而咽喉卻不嘶啞,是和氣適當所致。
09 曰:語助詞,用于句中。常:常理。 明:聰明。兩句:意謂能知和氣有益身體的道理,是很聰明的。10 益:《說文解字》曰:“益,饒也。” 祥:妖也。林希逸曰:“生不可益,強求益之,則為殃矣。祥,妖也。故曰‘益生曰祥’。”句謂:貪生縱欲,強求增益,自取禍殃。按高亨釋“祥”為“吉祥”(《老子注譯》),并非老子本意。11 心:心志。 氣:精神。句謂:竭力抑制感情,使人堅強。12 不道:不用柔弱之道。按:老子曰:“弱者,道之用。”(《老子》第四十章) 已:有以下三解:河上公曰:“物壯極則枯老也……不得道者早死。”林希逸曰:“‘心使氣曰強’,以此為強,無有不折,如物之壯,無有不老,此皆不謂之道。早已,速已之而勿為也。己者,止也。”奚侗曰:“‘弱者,道之用’,故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既壯必老,不可常也。故云‘不道’……棄也……言不道之人,早為人所棄也。”
上一篇:《老子道德經·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翻譯與解讀
下一篇:《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九章·和大怨》翻譯與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