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戲劇《無名氏》鑒賞
《連環計》一作《連環記》,全名《蕭云堂美女連環記》,主要寫東漢末年司徒王允設美人計離間董卓呂布關系,殺死董卓的故事。
東漢獻帝時,董卓專權,呂布相助,“文官每盡拜降,武將每皆遁走” 。大司徒王允深為漢室憂慮,自愧“年邁無能,虛叨爵祿” 。一天,殿中太尉楊彪請他商議剿滅董卓之策,董卓領軍卒跟蹤至楊彪家中,質問王允莫非有害他之心。王允靈機一動,言說他和楊彪商議擇個好日子“請太師早登大位” ,并說他“夜觀乾象,漢家氣數已盡,太師功德巍巍,當代漢而有天下也” ,“近日銀臺門內筑一高臺,此非為禪授而何?”他的這一番話說得董卓心花怒放,喜不自勝,滿臉怒氣為之冰化雪消,口口聲聲大事若成,重報王 (允)楊 (彪) ; 當然話中也有夸耀權勢、威脅恫嚇之意。臨走叮嚀王楊兩位抓緊時間,及早奉迎,以防變生。王允以“早登大位”搪塞董卓,同時也證實了董卓確有篡漢自立的野心,而又能使自己免遭殺身之禍,表現了他的機變和膽識。
要剿滅董卓,必須首先算計董卓義子呂布。呂布有萬夫不當之勇,急切難圖。王允展轉無計,愁眉不展。一天夜晚,王允心中困倦,到后花園消散,在牡丹亭上對月彈琴歌唱,傾吐對漢朝江山的無窮憂慮。突然聽到義女貂蟬燒香祝禱,自言她是呂布之妻,自從黃巾作亂,夫妻二人在陣上失散,至今不得團聚,禱告上天,愿她夫妻早早相會。王允聽了,上前相問,豹蟬和梅香開始還想隱瞞,聽到王允講出剛才她倆禱告之詞,只好實招。王允知她確是呂布之妻,一時喜從天降,心想連環計原來在這妮子身上,真是天隨人愿。他要豹蟬仿效春秋時“力贊夫主、助成大功”的鱄諸之妻和“伏劍而死,遺其子事漢, 無生二心”的當朝王陵之母,替他成全陰圖董卓的美人之計,使其夫妻團園,名留青史。豹蟬欣然答應。
王允先請呂布到私宅飲酒,席間王允對呂布威名贊不絕口,還請求呂布在董卓大事成功后提拔自己,呂布滿口答應給王允左丞相官做。王允在呂布酒醉時讓豹蟬遞酒唱歌,呂布與豹蟬相認。王允借口前后執料虛下,聽到呂布與豹蟬哭訴離情,王允沖上,責他二人“賣俏行奸” 。呂布說明夫妻失散經過,王允答應選擇吉日良辰,倒賠三千貫奩房斷送,將豹蟬配與呂布為妻。王允又差季旅請董卓飲宴,董卓正為不提授禪之事著惱,聽季旅說王允請他商議大事,便欣然前往。王允跪在當街相迎,董卓說道: “王司徒,你偌大的官職,當街里跪著,別人觀看不雅” 。王允說: “小官理當。王允早是今日請的太師赴宴,若遲三五日呵,太師登了九五之位,那時君臣名分,就如天地隔絕,再也不能展其僚寀之歡, 故此斗膽奉邀, 只望太師勿罪。”幾句話說得董卓開懷大笑。王允給董卓奉酒時,董卓對王允說: “你那銀臺門這事,準在何日,你若說的明白,我便吃。”王允答道: “此事已有成議,不出三五日矣。”董卓不知是計,反贊王允“禮度謙恭,言詞卑遜,甚合吾意。”酒席間,王允 “愿太師暮登天子堂” ,董卓征求他對其他人的封賞意見,他毫不謙讓地說“李肅做先鋒將”,“呂布坐金頂蓮花帳” ,至于他自己,“則是掌圖書佐廟廊,又不曾擐甲胄戰沙場” ,“望太師著王允做一個頭廳相。”他的話給董卓造成一種假象: 好象他王允就是為當左丞相這個官兒才宴請董卓的。做皇帝心切的董卓信以為真,心癢難撓,一飲再飲,竟然酒醉打盹。王允命季旅喚出貂蟬這個“削除漢帝心頭病” 、“醫治奸邪海上方” ,為董卓打扇,董卓在透骨的涼風中清醒過來,連聲稱贊貂蟬“好女子也,好女子也” ,厚著臉皮向王允求娶貂蟬為夫人,并把王允當做岳父跪拜。王允遂于第二天送女上門。呂布此時也正急等王允送妻,見王允把貂蟬送給了董卓,在門口責問王允是何道理。王允告訴呂布: 董卓于昨日酒席宴上看中貂蟬,今日又在他送貂蟬給呂布時強娶貂蟬歸己。而呂布作為一個男人大丈夫,與妻子做不得主,竟然讓“做公公的將媳婦兒強納為妾,呸! 兀的不羞殺我也” 。他激發呂布道: “你本是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梁。你有仁義他無辭讓,怎將那連云相府,生扭做行雨高唐” ,“從來個做男兒當自強,若要你勃騰騰怒發三千丈,則除今夜里親見貂蟬細細的訪。” 呂布被他說得火冒千丈,直至后堂找董卓算帳去了。
王允這樣“兩頭三面用心機,則為這漢江山有人希覬” 。回到私宅,“徹夜徘徊,睡不到眼兒內” ,只怕計謀被識破。正在他等待信息時,呂布找上門來,言說他與貂蟬私會,董卓趕來,被他一拳打倒在地,今找司徒商議報仇之計。這時董卓又派李肅前來捉拿呂布,王允用李肅祖公公李通將軍,誅殺王莽,扶立后漢十二帝的事實,啟發李肅不可與逆賊合流,沾污祖公公忠孝之名。李肅當即表示愿助呂布,同殺董賊。王允領二將去見楊彪,楊彪命二將先到銀臺門下藏伏,只等宣出詔書,一齊向前,誅討漢賊。王允又建議,蔡邕學士可去請董卓上鉤就誅。原來上天太白星曾欲點化董卓,未能如愿,用寫有兩行字的一匹布擊打董卓而去。董卓請來蔡邕解釋其意,蔡邕明知這是暗示董卓當死在呂布之手,卻曲解為董卓得呂布之力而做皇帝。蔡邕又拿著布去找王允,說道: “但能使呂布生心,董卓不足圖矣。小官不才,愿獻一策,名曰連環計” ,說到這里便告辭而去了。現在連環計已成,蔡邕欣然往賺董卓上鉤。董卓部下李儒以朝服被蟲鼠咬壞、府門內外被蜘蛛羅網罩定、駟馬車折去一輪等不祥之兆,三番勸阻。蔡邕以此番去舊朝服換龍袍、登皇位遮羅天下、駟馬車換五輅車, “鼎新革故” ,竭力鼓動。董卓畢竟做皇帝心切,急于要去授禪登基,便說:“學士說的是,李儒說的不是” 。直到他進入銀臺門內,發現銀臺門已經倒關,方悟“此事有變”,剛要回去,王允等沖上,蔡邕高讀詔書,歷數董卓之罪,呂布李肅,一戟一槍,董卓命亡。楊彪極贊王允妙計保安了漢室江山,王允祝愿“圣主千年壽,保皇家萬代基” ,請求容許他“拂袖而歸”。
此劇通過王允巧使連環妙計,誅殺董卓,保安漢室,表現了以王允為代表包括楊彪、蔡邕、李肅、呂布、貂蟬在內的一大批忠義之人維護漢室的耿耿苦心。尤其是王允的忠、智、膽、識,被表現得特別充分。
上一篇:元戲劇《無名氏·金水橋陳琳抱妝盒》鑒賞
下一篇:元戲劇《鄭廷玉·看錢奴買冤家債主》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