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學·野間宏·真空地帶》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野間宏(1915— ) 日本戰后派代表作家。生于神戶市東池尻。10歲喪父。1932年入第三高校習文,在學期間發表詩作,受象征主義影響。高校畢業前后,接近馬克思主義,并對革命運動甚為關心。1938年于京都大學法文科畢業,在學期間即參加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1938年以后在大阪市貧民救濟機關工作。1941年10月應征入伍,被派往中國華北、菲律賓。1943年夏以違反《治安維持法》的罪名,由陸軍軍事法庭下令逮捕,關進大阪陸軍監獄。同年11月開除軍籍。這一時期的親身體驗,為《真空地帶》的創作作了準備。1944年春出獄,在軍需公司工作。戰后開始文學創作,成為戰后派的代表作家。野間宏主張把人的內部因素生理、心理和人的外部因素社會這三者綜合起來進行分析。1946年4月發表了短篇小說《陰暗的畫面》,這篇小說以1931年日本侵略我國東北前后為時代背景,細膩描述了學生們參加絕望的左翼運動的心理狀態。學生們明明知道毫無成功的可能,但他們追求的是心理的自我完成。這部作品實際上已經超出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日本評論家本多秋五說:“這是一篇從生理、心理、社會三個角度描寫人的綜合小說。”1947年發表的短篇小說《臉上的紅月亮》和1948年發表的短篇小說《崩潰感覺》可以說都是野間宏的傷痕文學的代表作,他在作品中指出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這場不義戰爭使人性扭曲甚至崩潰,從而給人的內心造成了難以平復的傷痕。1947年至1968年他又完成了 《青年之環》 六部曲的創作。在文藝理論方面,野間宏著有 《人的因素分析和綜合》(1952)、《論薩特的小說和想象力》(1967)、《現代文學的基礎》(1954)、《文學方法與典型》(1956)等,涉及到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想象力、典型問題、現代主義文藝理論問題。在創作方法上,可以說他交錯使用了現代主義、現實主義兩種不同的方法。野間宏在文學的國際交流工作中也作出了應有的貢獻。1958年出席在蘇聯塔什干召開的第二屆亞非作家會議,作了題為《國際緊張局勢對作家的影響》的報告。1960年5月作為日本文學代表團團長率團來中國訪問。1961年出席在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召開的亞非作家會議理事國會議。1962年又應蘇聯作家同盟的邀請訪問了蘇聯。
內容概要 部隊衛兵所上等兵木谷利一郎正在站崗,七中隊的林中尉前來查崗,這人無精打采地問了哨兵木谷幾句,便去了衛兵所辦公室休息。木谷交班后去辦公室的途中拾到了一個錢包。打開一看,里邊是54元5角7分,還有市內電車票和朝日座的電影招待票。他本想送到衛兵所,但又一想,便把錢放入了自己的上衣口袋。林中尉發現錢包丟失,而且是在查崗的公務時間內丟失的,便向憲兵隊作了報告。岡本檢察官訊問木谷,木谷說是拾得的。林中尉堅持說,是木谷偷了自己的錢包。木谷以理力爭,駁斥了林中尉。木谷這種以下反上的態度,被扣上了反軍思想家的帽子,由憲兵逮捕,交師部軍事法庭,木谷被判了二年三個月的徒刑,關進陸軍監獄。木谷刑滿釋放時,由上等兵降為一等兵,被派回原來的班內。班內的士官士兵他幾乎都不認識了。原來班內的熟人幾乎都被派去了中國中部戰場。他這個刑滿釋放分子幾乎遭到了所有人的白眼。唯有一等兵曾田原二對木谷懷著種特殊的同情,并處處關心木谷。曾田原二是京都大學畢業生,應征入伍的。“您大學畢業,為什么不申請作干部候補生呢? 以見習軍官的身份,舒舒服服地住在營外,不比來這那當一名士兵強。”木谷問道。曾田回答說:“不,我這個怪人,當不了干部候補生。”軍隊內務綱領第一條規定:“兵營是軍人同甘苦共生死的家庭。兵營生活的要點是在起居中養成軍人精神,恪守軍紀,形成鞏固的團結的整體。”這是每個軍人都要背誦的。而曾田原二把它修改了,改成:“兵營是由條例和欄柵構成的四方空間,是由強大的壓力壓成的抽象社會。在這里,人被抽去人性等所有因素,而變成士兵。”他道出了軍隊的本質,兵營里沒有空氣,它超過真空管,而是一個真空地帶。曾田原二期望象木谷這樣的人來沖破這真空地帶。木谷期望曾田幫他弄清楚自己事件的真相,拾到50塊錢怎么就成了反軍思想家,被判了這么重的刑,他要報此深仇。他要追出迫害自己的元兇,他心目中的目標當然是林中尉。追究的結果,終于真相大白。然而,木谷卻失去了目標,弄得他目瞪口呆,茫茫然不知所措。原來他作了軍官們權力之爭的無辜犧牲品。木谷利一郎上等兵最初在部隊本部經理室工作,先是作汽車押運兵,運輸軍用物資。后來見他動作敏捷,頭腦清楚,算盤打得好,又能寫一筆好字,便調他作經理室的勤務兵,在金子伍長的手下工作,有時連經理室給師部的書面報告,都由木谷來復寫。經理室的首長是中崛中尉,他上任不久便撤了林中尉經理委員之職,把他趕出了經理室。中崛中尉等人作過侵吞和倒賣軍需物資的事,也往部隊長家里送過米、煤炭、肉等用品。木谷去送過,50多歲的部隊長對他也喜笑顏開。后來木谷也調去了中隊當兵。錢包事件發生后,中崛中尉等人甚至到師部活動,主張內部處理,以免事情鬧大,經理室的內幕暴露出去。林中尉原來并不打算如此對待木谷,但中崛等人的活動反而激怒了林中尉,這下子林中尉把木谷看成了中崛中尉的圈里人,而對木谷下了毒手。木谷的不幸從他拾了林中尉的錢包開始,接下來是更大的不幸。當他刑滿釋放回到班里后,這更大的不幸又在等待著他。時值戰事吃緊,部隊要抽調士兵編成獨立步兵部隊,派去南洋作戰。本來被抽調士兵名單已經擬定,剛晉級為軍曹的金子班長,卻買通了手眼通天的中隊準尉,把木谷利一郎的名字加了進去,換下來另一名士兵。這位負責編隊的準尉,這樣作既滿足了金子、中崛的要求,也符合中隊長的意圖。經理室那方面免除了后患,中隊方面也去掉了木谷這個危險人物。木谷的冤仇可說是無處可報了,他的最后一次反抗便是逃跑。然而,這不過是一次無謀的舉動,結果被捉了回來,塞進了開往海外的兵船。還談得上什么復仇,這時就連木谷利一郎自己也斷了生還的希望。
作品鑒賞 《真空地帶》從人道主義的立場出發,揭露了日本軍隊的反動本質,進而譴責了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的這場戰爭。小說引用《步兵操典》綱領第一條“軍隊的主要任務是戰斗,萬事皆以戰斗為標準”的規定,并指出“所有的價值都由戰斗這一點來決定,人性在軍隊里沒有存在的余地”。兵營便是個滅絕人性的活地獄,在兵營里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均被剝奪,被迫砍斷在地方生活時的一切關系,如與父母妻子的關系,同別人的工作關系等。可見在兵營里建立起來的是人為的非人之間的關系。日本軍隊內務綱領第一條規定:“兵營是軍人同甘苦共生死的家庭。”但小說對這個人工的家庭,有透徹的分析。中隊長是父親,班長是母親,老兵是兄長。就連老兵都可以對新兵肆虐,鐵拳制裁,污辱體罰,更不用說長官可以私設公堂、竹刀歐打了。這個軍隊是靠國家權力的強制手段建立的非人世界。依靠這樣的軍隊才能進行不義的戰爭。《真空地帶》是野間宏的代表作之一,主要采取現實主義手法,同時借用了現代主義的意識流等手法。首先,小說有著完整的故事情節。這在戰前日本的小說中是比較少見的。作家重視高度的藝術概括,使作品結構嚴密,在這一點上,現實主義手法比較典型。小說是以主人公木谷利一郎遭迫害,出獄后他尋找迫害自己的元兇復仇為縱線展開的。小說的另一主要人物大學生出身的曾田是在這部小說里作家寄希望的唯一人物。曾田原二期望木谷能爆發出本能的、毀滅性的能量,給這個真空地帶帶來點兒新鮮空氣。這兩人的不完全一致的愿望指導了兩條不完全一致的行動線,構成了小說的懸念。其次,小說在人物性格刻畫上是頗見工力的。小說主人公木谷利一郎和曾田原二不同,木谷是從個人主義,乃至利己主義的角度出發反對這個真空地帶的。而曾田的性格卻比他高得多。為生動地刻畫木谷的性格,小說穿插了他同妓女花枝的糾葛。在這個真空地帶,能夠同人世間保持那么一點兒聯系的便是士兵的外出。外出對于這里的士兵來說是再寶貴不過的了。木谷的一次外出,在山海樓妓院,結織了妓女花枝。花枝因家境貧寒淪為妓女,而木谷幼年喪父,過早的領受了地主的橫征暴斂。因此,木谷同花枝同命相憐的骨肉之情大于情欲。然而就連這一點兒的人間之愛,也遭到了軍隊的踐踏。由于錢包事件,軍隊已派人調查了花枝,此后木谷恨死了花枝,認為他背叛了自己。花枝生活在這個社會的最底層,已經集中了人間的一切不幸,至此又加上了遭木谷誤解的不幸,簡直使她難以再承受下去。小說通過對上述的人物關系和細節的描述,便把木谷利一郎這一人物的具有反抗精神,愛也深恨也切的性格,刻畫得生動鮮明。最后,小說采取意識流手法,深入開掘人物的內心世界。木谷先是遭到林中尉的迫害,后來又因中崛中尉、金子軍曹的出賣,被送往南洋送死。他坐在船艙里想: 從此和中崛中尉、金子軍曹,還有岡本檢察官,終于不再見面了。“吃飯啦——”值日官的喊聲從船梯處傳來,接著船頭傳來了背誦軍人訓的聲音。
一軍人以忠節為本/一軍人須正禮儀/一軍人崇高武勇/一軍人須重信義/一軍人須……
心想不來,/偏又來了,/每夜更換的花枕頭,/你那妖艷的姿容。/縱然要事在身,/也不忍心離去。木谷閉著眼睛,口里低聲哼著,眼淚早已流干了。這段心理描述的容量是很大的,它包含了木谷對殘酷的法西斯軍隊的控訴、對花枝的內疚和懷戀以及對自己命運的絕望。《真空地帶》發表后,曾引起強烈反響,成為日本戰后派文學的杰作之一,并獲得1952年度每日新聞出版文化獎。《真空地帶》等一系列以戰爭為題材的小說,為戰后派文學鋪下了基石。在戰后反對擴張軍備,反對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斗爭中,這部小說起到了積極作用。
上一篇:《蘇聯文學·達·亞·格拉寧·克拉芙季婭·維洛爾》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下一篇:《蘇聯文學·欽·艾特瑪托夫·白輪船》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