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集句詩創作考察
北宋滅亡后,中原地區被金人占領,于是在北宋已經形成的集句詩寫作傳統,也一定程度上被金國詩人繼承下來了。只是相對于集句詩在南宋的迅速發展,金國的集句詩創作比較蕭條。本文主要以閻鳳梧、康金生《全遼金詩》為依據,并參照其他相關資料,對金代集句詩的發展狀況進行認真的考察。
1.高士談集句詩3首。高士談(?~1146),字子文,一字季默,宋韓武昭王瓊之后,宣和末任忻州戶曹參軍,仕金為翰林直學士。舊題宋宇文懋昭《欽定重訂大金國志》卷二十八有傳。高士談著有《蒙城集》,已佚。《全遼金詩》上冊收錄其《集東坡詩贈程大本》和《曉起戲集東坡句二首》。
2.馬鈺集句詩1首。馬鈺(1123~1184),初名從義,字宜甫,入道改名鈺,字玄寶,號丹陽子,即全真教著名的馬丹陽。《全遼金詩》上冊484頁收錄其《修仙立志集句》云:
同共修仙,萬緣一撇。不忘初志,旋添決烈。至死一著,直要做徹。命似清風,性如明月。
按:此詩雖云集句,但其中的詩句幾乎都查不到出處,可能是集當時全真教道士常用的語言而成。
3.黨懷英集句詩2首。黨懷英(1134~1211),字世杰,號竹溪,奉符(今山東泰安)人。大定十年(1170)進士,仕至翰林學士承旨。《金史》卷一百二十五有傳。黨懷英著有《竹溪集》,已佚。《全遼金詩》上冊736頁收錄其《孤雁集句》和《黃菊集句》。
4.李遹集句詩1首。李遹(1155~1222),字平甫,號寄庵,欒城(今屬河北)人。明昌二年(1191)進士,仕至東平治中。《欽定重訂大金國志》卷二十八有傳。《全遼金詩》中冊1213頁收錄其《集句題廣寧勝覽亭》。
5.趙秉文集句詩1首。趙秉文(1159~1232),字周臣,號閑閑,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大定二十五年(1185)進士,仕至翰林學士,修國史。《金史》卷一百十有傳。趙秉文所著《滏水集》前后三十卷,今存二十卷本。《全遼金詩》中冊1327頁收錄其《延安滋戒師,余初主安塞堡簿時相識也。今戊子歲春,被命作醮平涼,偶得相會,以四十三年之舊,故集句以贈》。
6.呂中孚集句詩1首。呂中孚,字信臣,冀州南宮(今屬河北)人。累試不第,以詩文自娛。《金史》卷一百二十六有傳。《全遼金詩》中冊1643頁收錄其《集句》。
7.楊庭秀集句詩1首。楊庭秀(?~1215),字茂才,一說字德懋,號晦叟,華州(今山西華縣)人。大定年間進士,仕至澤州知州、平涼府同知。《全遼金詩》中冊1666頁收錄其《李簡之蓮池集句》。
8.李俊民《七言絕句集古》一卷,120首。李俊民(1176~1260),字用章,自號鶴鳴老人。澤州晉城(今屬山西)人。承安五年(1200)經義進士第一,仕至沁水令兼提舉長平倉事,入元后隱居不仕。《元史》卷一百五十八有傳。李俊民著有《莊靖集》,今存。《全遼金詩》中冊2028~2052頁收錄其《七言絕句集古》(120首)。
9.白華集句詩1首。白華,字文舉,號寓齋,隩州(今山西河曲)人。元曲作家白樸之父。貞祐三年(1215)進士,仕至任右司郎中,降宋后仕至均州提督,后降元。《金史》卷一百十四有傳。《全遼金詩》下冊2394~2396頁收錄其詩6首,沒有集句詩。元劉祁《歸潛志》卷十四載有《河東白華文舉集句》:
天其未厭卯金刀,池上于今有鳳毛。有才不肯學干謁,便入林泉真自豪。衣如飛鶉馬如狗,野飯盈盤厭蔥韮。仰天大笑出門去,桃李春風一杯酒。列卿太史尚書郎,五更待漏靴滿霜。何如一身無四壁,醉踏殘花屐齒香。人物尤難到今世,浮云柳絮無根蒂。不須辛苦上龍門,秋水寒沙魚得計。
由于此詩《全遼金詩》未收,故此處全文收入,以補《全遼金詩》之漏。
10.元好問集句詩5首。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榮(今山西忻州)人。興定五年(1221)進士,正大元年(1224)中宏詞科,仕至翰林知制誥。入元后不仕。《金史》卷一百二十六有傳。元好問著有《元遺山集》四十卷、《新樂府》五卷等。《全遼金詩》下冊2405頁收錄其《雜著五首》(集陶句)。
對以上數據進行統計,包括李俊民《七言絕句集古》120首,所得金代寫作集句詩的詩人不過10人,詩歌不過136首而已。金國集句詩的發展不但不能與南宋的情況同日而語,即使與此前的北宋相比,在數量與藝術上也都存在著明顯的差距。生活在大致相同的時段,同樣以北宋集句詩的發展為基礎,在南宋集句詩獲得較大發展的同時,金國的集句詩創作卻如此衰落,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落后文化統治對中國詩歌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
注釋:閻鳳梧、康金聲:《全遼金詩》,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第173頁。###(元)劉祁:《歸潛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40冊,第326頁。
上一篇:郭豫亨《梅花字字香》的輯佚價值
下一篇:集句詩偽書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