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宋詞家
——王沂孫與張炎
這是晚宋的兩位詞家了?????????????????????????????????????????????????????????????????????????????????????????。
王祈孫字圣與,號碧山,又號中仙,會稽人?????????????????????????????????????????????????????????????????????????????????????????。他的生平,已不可考,宋亡后落拓以終?????????????????????????????????????????????????????????????????????????????????????????。有《碧山樂府》二卷,又名《花外集》。
張炎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本西秦人,家臨安。生于宋淳祐戊申(公元一二四八年),宋亡后,潛跡不仕,縱游西浙名勝以終,卒年約在元大德間。平生工為長短句,以《春水詞》得名,世號為張春水;又因《解連環》 詞,號張孤雁。詞集有《山中白云詞》八卷。
我們知道詞到了宋末,已經變成“靡靡之音”了,不但北宋風流,渡江已絕。即南渡詞人風韻,亦已蕩然。論者謂南宋末造,元人鯨吞中國之勢已成,節節南侵。當此外侮日亟國家多難的時候,這些文人學士們乃酣醉于象牙之塔,高唱他們的靡艷的歌詞。上下交習于此,元兵已經臨到城下了還不知道,國家哪得不亡呢?我則以為先有了這種時代的頹廢狀態,才從文學上表現出靡靡之音來。我們試讀碧山和玉田的詞,那正是宋末時代心理的反映了。碧山的詞:
思飄飄,擁仙姝獨步,明月照蒼翹。花候猶遲,庭蔭不掃,門掩山意蕭條。抱芳恨,佳人分薄,似未許芳魄化春嬌。雨濕風慳,霧輕波細,湘夢迢迢。 誰伴碧樽雕俎,喚瓊肌皎皎,綠發蕭蕭。青鳳啼空,玉龍舞夜,遙睇河漢光搖。來須賦、疏影淡香,且同倚、枯蘚聽吹簫。聽久余音欲絕,寒透鮫綃。(《一萼紅·石屋探梅》)
小窗銀燭,輕鬢半擁釵橫玉。數聲春調清真曲,拂拂朱衣,殘影亂紅撲。 垂楊學畫蛾眉綠,年年芳草迷金谷。如今休把佳期卜,一掬春情,斜月杏花屋。(《醉落魄》)
張玉田的詞如《聲聲慢》(《與王碧山泛舟鑒曲》)
晴光轉樹,曉氣分嵐,何人野渡橫舟。斷柳枯蟬,涼意正滿西州。匆匆載花載酒,便無情也自風流。芳晝短,奈不堪深夜秉燭來游。 誰識山中朝暮,向白云一笑,今古無愁。散發吟商,此興萬古悠悠。清狂未應似我,倚高寒,隔水呼鷗。須待月,許多情,都付與秋。
國家要亡了,還在那兒“匆匆載花載酒,便無情也是風流。”“芳晝短,奈不堪深夜秉燭來游”“向白云一笑,今古無愁”,文人如此,一般的貴族生活者都如此,這自然是亡國的象征了。如其碧山、玉田的詞,只是限于這種享樂的表現,也就值不得我們怎樣來敘述吧。不幸國家破亡,打破他們的貴族享樂的迷夢;而故宮離黍,錦繡山河,處處給與這些詞人的感懷和追戀,借詞的形式抒發出來,于是這兩位詞人才有了他們文學上的新生命。
先講碧山吧。《碧山詞》為世人所稱許的,完全是亡國以后的哀音。周介存說:“中仙最多故國之感,故著力不多,天分高絕,所謂意能尊體者也。”平常均稱碧山以恬淡見長,雖亡國之痛,亦能淡恬地表現出來。其實南宋亡時,碧山已經很老了,以一個志氣衰頹了的老人,縱極遭哀痛,亦不能喚起緊張奪激的情緒,只有容忍的消殘的哀音,詞例:
一襟余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珮流空,玉箏調柱。鏡暗裝殘,為誰嬌 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嘆移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經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余音更苦,甚獨抱清商,頓成凄楚!漫想薰風柳絲千萬縷。(《齊天樂·詠蟬》)
柳下碧粼粼,認麴塵,乍生色嫩如染。清溜滿銀塘,東風細,參差縠紋初遍?????????????????????????????????????????????????????????????????????????????????????????。別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淺。再來漲綠迷舊處,添卻殘紅幾片。 蒲桃過雨新痕,正拍拍輕鷗,翩翩小燕。簾影蘸樓陰,芳流去,應有淚珠千點。滄浪一舸,斷魂重唱 花怨。采香幽徑,鴛鴦睡,誰道湔裙人遠。(《南浦·春水》)
周濟評《碧山樂府》:“碧山胸次恬淡,故黍離麥秀之感,只以唱嘆出之,無劍拔弩怯習氣。”實在碧山正缺的一點劍拔弩怯氣,所以哀感的表現,沒有力量。
說到玉田,當南宋覆滅時,玉田正當青年,受亡國的刺激,所作詞“往往蒼涼激楚,即景抒情,備寫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紅刻翠為工”也。看他的詞:
萬里孤云,清游漸遠,故人何處?寒窗里,猶記經引舊時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謾驚回凄悄,相看燭影,擁衾誰語? 張緒歸何暮,伴冷落依依,短橋鷗鷺,天涯倦旅,此時心事良苦。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又倚寒梅那樹。(《月下笛·孤游萬山有感》)
十年舊事番疑夢,重逢可憐俱老!水國春空,山城歲晚無語。相見一笑,荷衣換了,任京洛塵沙,冷凝風帽。見說吟情,近來不到謝池草。 歡游曾步翠窈,亂紅迷紫曲,芳意今少?舞扇招香,歌橈喚玉,猶憶錢塘蘇小。無端暗惱,又幾度留連燕昏鶯曉。回首妝樓,甚時重去好?(《臺城路》庚辰秋九月之北,遇汪菊波因賦此詞)
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卻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嘆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 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差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解連環·孤雁》)
其次如《高陽臺·西湖春感》:“……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凄然萬綠西冷,一抹荒煙”,更極凄涼婉轉之意,不堪卒讀了。
玉田作詞,專宗白石,而排斥夢窗。但實際上,玉田卻并不是白石的衣缽弟子——論到格調上來,玉田與白石不知要相差若干遠——他受夢窗的影響,恐怕比受白石的影響還要多些。他作一部《詞源》(或名《樂府指迷》誤),專講詞的作法,講求字面、用事、句法、虛字、清空…… 崇尚雕琢典雅,在作法上轉來轉去。玉田便是照著他這種作法去作詞,故雖粉飾工麗,究不能成為大家。所以周介存批評他說:“叔夏所以不及前人處,只在字句上著功夫, 不肯換意;若其用意佳者,即字字珠輝玉映,不可指摘。” 接著還有更嚴厲的批評:“玉田才本不高,專恃磨礱雕琢,裝頭作腳,處處妥當,后人翕然宗之。然如《南浦》之《賦春水》,《疏影》之《賦梅花》,逐韻湊成,毫無脈絡;而戶誦不已,真耳食也。”近人王國維氏有解頤之語:“玉田之詞,余取其詞中之一語評之曰:‘玉老田荒’。”
上一篇:晏殊晏幾道的小詞
下一篇:蘇門的詞人——黃魯直、晁無咎、陳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