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詩與抽象思維》
法國瓦萊利著。瓦萊利關于詩的理論文章有二十多篇,匯編成一卷,名為《詩的藝術》, 《詩與抽象思維》是其中的一篇。
“詩是一種語言的藝術。”瓦萊利強調詩與語言之間的密切關系。詩人應該是語詞的組合者和排列者;詩人的任務是使人們感覺到單詞與心靈之間存在著一種密切的結合;詩人的偉大之處也正在于他們能夠用獨特的詞語來有力地表現頭腦中掠過的感覺。
瓦萊利標榜真正的詩為純詩,這樣,詩的語言同日常的語言就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質。日常生活的語言是以實利為目的,人們用這種語言來表達意圖、愿望、命令、意見,當這種語言已達到了它的目的時,它也就消失了,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而純詩的語言是有永久生命活力的。永遠保持它原來的樣子,以純詩的形式表現著獨特的審美性質。
瓦萊利也看到,在詩人面前并沒有制造好的藝術材料,供他創造美,要想創造藝術的語言——詩的世界,必須借用大眾的語言,因之,詩的創造決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從日常生活世界進入到詩的世界,即從日常經驗中提煉出一個純正的、理想的聲音,對藝術家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歷程。因此,瓦萊利提出藝術創造中的“克難”原則,并以此作為衡量藝術優劣的標準尺度。瓦萊利因而十分重視詩的語言的形式和技巧,詩人“不僅要做到語調諧美和音韻合拍,而且要滿足各種理性和審美的條件,且不說通常的規則”。要達到純詩的境地,詩人必須通過“克難”來完成對限制、規范的駕馭,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藝術家要帶著鐐銬跳舞。
在藝術思維問題上。瓦萊利認為詩人要具有抽象的思維能力。“每一個真正的詩人,其正確辨理與抽象思維的能力,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強得多。……詩人有他的抽象思維,也可以說有他的哲學。”在詩的創造過程中,藝術家象建筑師一樣,進行思考、決定、選擇和組合,否則那些藝術的寶貴材料,只能成為無用的堆積物。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論詩詩三十首》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詩人玉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