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紀剛 【本書體例】
【原文】:
於皇時周(2)!陟其高山(3),山喬岳(4),允猶翕河(5)。敷天之下(6),裒時之對(7),時周之命(8)。
【鑒賞】:
周“大武”樂是我國先秦時代聲勢最浩大、陣容最齊整、舞容最完備的樂舞形式。它是周代雅樂的最充分、最完美的體現。其執干挾斧、金石齊鳴、旅進旅退、雄渾沉壯的樂舞氣勢充分展現了當時周代國力的鼎盛氣象。關于“大武”樂確切的創作年代目前尚未可知,就是其具體的舞容形制、篇目秩次也還在商討之中,未有權威的總結。但《般》作為“大武”樂第四章的看法則大致已成定論。它充分體現了周代統一天下之后“南國(涵指周代統治區域)是強”的壯偉局面。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是作為詩歌形式的《般》詩,從中依舊可以感覺到當時舞蹈形容的壯觀氣勢。全詩竭力歌頌了周朝江山的廣大,透露出人間天子的壯偉情懷。詩篇伊始,便是對“於皇時周”的極力頌贊,聊聊四字,卻充滿了無盡的氣概和俯瞰天下的氣勢。接著,抒情主人公“陟其高山”,看到了連綿不斷的山巒和高大巍峨的山岳,極目望去,兩條流水與黃河相匯為一,滔滔遠去。看到這種屬于周的山水形勝,作者不由慨嘆:普天之下,聚集于四方邊界以內,實是周承天命而秉受的呀!其豪邁、溢美之情漾于辭間。
全詩以四言成句,短短二十八字,卻抒發了周代一統天下之后的豪邁氣勢,朗聲讀來,只覺得一股豪邁與雄壯的氣勢在。雖然最后言道“時周之命”,好象只是秉承天命而至此,但讀來卻不禁有一種“舍我其誰”的味道。我們可以想見:作為舞辭的《般》詩,伴隨著鏗鏘有力、動如山倒的舞蹈動作,以其徐緩有力、沉雄豪邁的歌句作詠,將會是怎樣一種氣勢?因而也難怪荀子評價“大武”樂會曰“使人之心莊”(《荀子·樂論》)了。
上一篇:《臣工》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良耜》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