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1),方留戀處,蘭舟催發(fā)(2)。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3)。念去去千里煙波(4),暮靄沉沉楚天闊(5)。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6)!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7)、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8),更與何人說。
【解析】這首《雨霖鈴》為柳永的代表作品,在宋代詞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影響深廣,為歷代所傳誦,至今不絕于口。這首詞是作者離開汴京時,與自己的情人話別之作。通過清冷環(huán)境的渲染,烘托彼此的眷戀,展示寂寞哀愁的心境。其思想意義雖并不重大,但作者所流露出的感情真摯感人,心理刻畫委婉細膩,兼以景物描寫富于特色,使這首詞在藝術上獲得很大成功。詞的上片側重寫男方臨行前的悲哀。“寒蟬”點明時令,摹寫景物,直至下面的“清秋節(jié)”,寫所見、所聞,兼寫所感。“長亭”寫地點,由于長亭乃送別之處,所以暗寓別情。“晚”則點明時間,由此才引出下文的“催發(fā)”。在那衰颯的清秋,天已近晚,急雨剛停,行人就要登程了。因為滿腹離愁別恨,所以吃不香,飲不暢,沒有絲毫心緒。兩人執(zhí)手相望,柔情繾綣,難以離舍。而這時,蘭舟催發(fā),卻又不能不離舍。這主觀意愿與客觀形勢之矛盾,使別情達到高潮。此景此情,使人心碎,縱有千言萬語,也都由于哽咽而無法說出一句了。再想想自己要漸漸遠去,暮靄煙波,千里飄搖,更為相見無日而感到悲哀了。離愁別恨到此時已敘說得淋漓盡致,無以復加了。下片則著意刻畫女方的心境。換頭首句,泛說離愁別恨,自古皆然。第二句進一步說秋之離別尤為可悲,此處遙接上片起句,前后應和,頗為自然。“今宵”兩句為千古名言。“酒醒”接上片“帳飲”,以見其由“無緒”而借酒澆愁,以至于沉醉難醒。又一想象開去,自己忽而醒來,當是拂曉時分,所見惟有岸邊的曉風吹動的蕭蕭疏柳及掛在柳梢上的一彎殘月。情郎此一去必天長日久,這里空有美好的時辰和誘人的景致,自己的千種嬌媚、似水柔情,又能夠和誰人去表達呢!這樣,想象之景和心中之情完全融合在一起,從而寫出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意境。這首詞寫的諸般好處,不能一語說盡,而其中最突出的是對氣氛的渲染。把離愁傷感放在沉沉暮藹,千里煙波之中寫,空間寬廣,好不蒼涼寥廊。以“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寫悲哀寂寞,時間悠遠,好不悠閑綿長。把個人小小的悲愁寫得如此無窮無盡,奕奕動人,真正可稱得起宋人所說的純“精金粹玉”之筆。
上一篇:《雍裕之》詩人資料簡介
下一篇:《韓偓》詩人資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