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一蓑煙雨任平生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
蘇軾初到黃州時,沒有俸祿,沒有居住的地方,生活面臨困境。他在朋友黃州太守的幫助下,得以開墾黃州東門外的一塊荒地,名曰“東坡”。
因為“東坡”是官家的地,蘇東坡擔心這不是長久之計,就決心買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于是在元豐五年(1082年)三月五日,他和友人一起到沙湖看田,三月七日歸途中遇雨。因為蘇東坡和同行的朋友們都沒有帶雨具,同行之人都覺得狼狽,只有蘇東坡一個人覺得穿行在這風雨之中根本就無所謂。雨過天晴后,蘇東坡聯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見這場大雨,于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定風波》。從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豁達與樂觀。
初被貶謫時,他也嘆息“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希望能“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可是希望與現實是有差距的,因而有時他的悲觀情緒也會體現在詞中,發出“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的慨嘆。三年的謫居生活,同僚厚愛他,百姓愛戴他,這些慰藉了蘇軾受傷的心。他從絕望的情緒中逐漸蘇醒,心態變得平和寧靜,這首《定風波》就反映了這一點。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渲染了雨驟風狂。“莫聽”二字點明了外物不必縈懷之意,也表明了詞人豪邁、大無畏的精神。“何妨吟嘯且徐行”是第一句的延伸,盡管風雨大作,而詞人照常不疾不徐地前行,神態安定從容,無懼風雨。“何妨”二字透出了一點俏皮,有挑戰風雨的色彩。這兩句是全詞的樞紐。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此句寫詞人手持竹杖,腳穿芒鞋,在風雨中從容前行。“輕勝馬”寫自我感受,表明了作者搏擊風雨、無懼艱難、笑傲人生的輕松豪邁之情。“竹杖芒鞋”本是山野村夫所用之物,如今出現在詞人身上,說明了他早已與民眾打成一片。主觀上也向讀者說明,他愛百姓,愛淳樸的田園生活,竹杖芒鞋比皂靴寶馬更輕便、更好。“誰怕”二字,以反問句問出,干凈利落,擲地有聲,什么苦都吃過了,還怕什么?
“一蓑煙雨任平生”是前幾句的升華,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這樣的小風小雨算什么?不但不值得逃避,反而可以好好享受一下。
詞的上闋表現了蘇軾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了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了令人心胸為之舒闊。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這一句寫雨過天晴的景象,與上闋所寫風雨對應,為下文發出的人生感慨作鋪墊。“微冷”一詞,準確地傳達出詞人的感受。酒后風寒,風吹易冷,但是這些風雨是輕微的,不但不可怕,反倒可以欣賞。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風雨過后,又是一片艷陽天。
最后,全篇的情感歸結為“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一句流傳甚廣,一語雙關,巧妙地將自然之景和心中之情結合起來,不露痕跡。將詞人那種無牽無掛、無欲無求的淡定平和之情,充分表露出來,也道出了詞人在風雨中的頓悟:自然界的風雨陰晴屬于尋常,人生中的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在詞人心中,這世間本無風雨;如果有,也只是為人生增添浪漫色彩而已。
全詞緊扣“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展開描寫、抒情。景中寓情,情中寓景,所述之事,所抒之情,都被詞人巧妙放之于“風雨”這一環境中展開,將全詞中無喜無悲、醒醉全無、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呈現在讀者面前。
風雨人生,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本無意義,與其渾渾噩噩過一生,不如給人生確定一個意義。在我們的人生追求過程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艱難險阻。人生的起伏,悲歡離合,如同自然界的潮漲潮落一樣,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因而,人的生命不在長短,在于追求的過程。
王勃死的時候只有二十六歲,可他留下的《滕王閣序》為后世所傳頌。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流傳千古。司馬遷歷盡辛酸發憤寫《史記》,終成就了一部史家之絕唱。唐太宗李世民在建國之初,也曾受北方突厥兵臨城下之辱。經過數十年的勵精圖治,他秘密成立一支少年飛虎軍,深入敵后,打敗突厥,大唐終成四方朝拜的強大帝國。他的貞觀之治為盛世大唐奠定了堅不可摧的基礎,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書寫了璀璨輝煌的一頁。
人生的坎坷,一時的風雨算不了什么,我們需要的是在逆境中保持一顆曠達堅韌的心。走過風雨,就會看見彩虹。低下頭,看見的永遠是自己的影子;抬起頭,頭頂就是一片燦爛的陽光。無論人生的際遇是多么的艱難,只要咬緊牙關,迎難而上,等困難被我們甩在身后時,再回望來時路,會發現荊棘變坦途?????????????????????????????。
少年胡雪巖生活窘迫,十二歲就做了學徒。他歷盡人生坎坷,嘗盡世間冷暖,始終不改人生的追求目標,在亂世中創造了商海奇跡,成為一名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功成名就后,他散盡家財為國為民,盡管人生際遇起伏不平,他卻沒有辜負僅有一次的人生。
蘇東坡一生宦海沉浮,在遭遇人生低谷時,他沒有深陷沉淪,而是從容淡定,始終不改曠達豪放的本性,用樂觀的態度藐視人生困難。他的這份淡泊與透徹,盡管沒有改變自己的命運,卻感動了無數讀者的心。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會一帆風順,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坎坷與挫折,只要我們樂觀曠達地從容面對,終會守得云開見月明;就算是不能撥云見月,也不會蹉跎了歲月,辜負那美好的年華。
人生百年,如白駒過隙。人情的冷暖,世態的炎涼,際遇的坎坷,這些無不侵蝕蹂躪著我們脆弱的心靈。當我們的心歷盡坎坷,在風雨中逐漸變得堅強時,會發現原來無風無雨也無晴。
上一篇:品讀蘇東坡之王朝云: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下一篇:品讀蘇東坡之汝州:人間有味是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