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氏別業
祖 詠
別業居幽處,到來生隱心。
南山當戶牖,灃水映園林。
竹覆經冬雪,庭昏未夕陰。
寥寥人境外,閑坐聽春禽。
祖詠(699—約746),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玄宗開元十二年(724)舉進士,曾任駕部員外郎。因仕途坎坷,遂歸隱汝墳(今河南汝陽、臨汝之間)別業。以漁樵終。其《汝墳別業》詩稱:“失路農為業,移家到汝墳。獨愁常廢卷,多病久離群。鳥雀垂窗柳,虹霓出澗云。山中無外事,樵唱有時聞。”與王維交誼甚深,王維《贈祖三詠》說:“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余不淺。”其詩多詠隱逸生活、山水田園風光,詩風與王維接近。有詩集一卷,《全唐詩》錄其詩一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其詩一首又四句。
《蘇氏別業》,“蘇氏”為誰不詳,“別業”即別墅,為蘇氏隱居的住所。從詩中所提到的地名來看,當在長安的西邊。此詩似為祖詠歸隱前的作品。
首聯寫詩人對蘇氏別業的總的感受。起句寫蘇氏別業的環境,突出了一個“幽”字,這個幽字寫得很簡約,但是內容豐富,如幽寂、幽靜、幽美、幽閑、幽深、幽雅等,頗耐人尋味。次句寫蘇氏別業的影響,以至于詩人在到來之后便產生了歸隱之心,這就進一步肯定了蘇氏別業之令人向往。這兩句詩還造成懸念,使讀者探詢“幽”在何處?“隱心”即隱居的念頭。
頷聯寫蘇氏別業的外景。三句寫門窗對著終南山,可以說景觀很好。如李白《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詩說:“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云起,天際自舒卷。”“南山”即終南山,在長安城南30里處。四句寫灃水映照著蘇氏別業的園林。“灃水”,發源于秦嶺北麓灃峪,繞長安之西,流至咸陽市匯入渭水。可見蘇氏別業坐落在長安的西面。
頸聯寫蘇氏別業的內景。五句寫竹子上還覆蓋著經冬的積雪,作者對經冬的積雪似乎特別喜愛,他在參加科舉考試時,曾圍繞《終南望余雪》的考題,寫出了“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的名句,可謂寫景如畫。此句以竹為經冬雪的載體,也可謂新穎獨到了。六句寫庭院里尚未黃昏就變得陰暗了。這表明庭院周圍的樹木竹林是多么茂密,則蘇氏別業環境之幽靜、幽深也就可想而知了。
尾聯寫蘇氏別業主人之幽寂、幽閑與幽雅。七句寫蘇氏選擇了與功名利祿隔絕的隱居生活,所以絕少與官場人士來往,因而造就了一個超凡脫俗的寂寥的生態環境。末句寫正因為如此,蘇氏才能從時間與心理兩個方面真正空閑下來欣賞鳥鳴,它是那么的自然和諧,而這也是詩人產生歸隱之心的主要原因,后來詩人果然走上了歸隱之路,也許與這次造訪蘇氏別業多少有點關系。
此詩的結構頗受稱贊,清人黃生《唐詩摘鈔》卷一評曰:“起聯總冒格。一二平直,三四雄渾,五六精工,七八淵永。五律調法勻稱無逾此篇。通篇以‘生隱心’作骨,而所以‘生隱心’則在一‘幽’字,故中二聯極力寫‘幽’字。第七句束上四句,以應首句。‘生隱心’意只在末句暗應。”
上一篇:王 維《終南山》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杜審言《蓬萊三殿侍宴奉敕詠終南山》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