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夜飲
張 說
涼風(fēng)吹夜雨,蕭瑟動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遲暮心。
軍中宜劍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邊城將,誰知恩遇深。
張說,卷一《蜀道后期》已介紹。玄宗開元元年(713)因參與決策誅太平公主有功,任檢校中書令,封燕國公。同年十二月為姚崇所構(gòu),貶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開元三年(715)四月,除岳州刺史。五年(717)二月,遷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六年(718),遷幽州都督、河北節(jié)度使。八年(720),改并州大都督府長史、持節(jié)天兵軍節(jié)度大使?!队闹菀癸嫛吩姰斪饔趶堈f任職幽州期間。
首聯(lián)扣題寫幽州之夜。起句寫幽州之夜,幽州地處北方,入秋后本來就寒冷,夜晚更加寒冷,幽州的風(fēng)雨之夜當然就格外寒冷。次句寫詩人聽到風(fēng)聲、雨聲,以及風(fēng)雨掠過樹林所發(fā)出的聲音的感覺,一是“寒”,二是“蕭瑟”,可見身體覺得寒冷,內(nèi)心感到蕭瑟。
頷聯(lián)承上入題寫“夜飲”。三句寫宴會,“正有”說明宴會恰好是自己所需要的,“高堂”指高大寬敞的廳堂,說明宴會的環(huán)境也很好。顯然,參加這樣的宴會可以驅(qū)趕寒冷,也可以驅(qū)趕憂愁與寂寞。四句特別強調(diào)還能使人暫時忘掉遲暮之心?!斑t暮”,歲暮,一年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也指人進入老年階段。屈原《離騷》“恐美人之遲暮”是說害怕君子年老而不為君主所重視,“遲暮心”即暗用此意。
頸聯(lián)承上寫宴會上的文藝表演。五句強調(diào)軍中特別適合表演劍舞,《史記·項羽本紀》記述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故事,可見劍舞起源甚早,唐代也非常盛行,杜甫就寫過《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行》:“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可見劍舞還是頗受歡迎的。六句強調(diào)邊塞特別注重胡笳演奏的樂曲。“笳”即胡笳,漢末蔡文姬寫過著名的《胡笳十八拍》,指出:“胡笳本是出胡中。”其民族和地域特色與邊塞生活相吻合,其音調(diào)特別容易引起邊塞將士的共鳴。
尾聯(lián)寫對幽州夜宴的感想:如果不作邊城的將帥,哪里能體會君王的知遇之恩是多么的深呢?這是表面文章,詩人實際上是希望重新獲得君王眷顧,脫離邊塞,重新回到京城當朝官,只不過說得比較委婉而已,如果我們將尾聯(lián)與第四句聯(lián)系起來看,其用意是不難理解的。
不同的讀者對于同一首詩的理解可能是大不相同的,此詩就是一個例子。譬如頷聯(lián),我們可以理解成這盛大的宴會,能讓我暫時忘掉自己已經(jīng)衰老了,句末用句號。如清葉蓁《唐詩意》說:“樂處已忘其老,而不忘其君,此正小雅。”也可以理解成雖有這盛大的宴會,我的遲暮之心也是難以忘掉的,則句末用問號或感嘆號。如明唐汝詢《唐詩解》卷三二說:“此有不樂居邊意。言因夜雨而命酒高堂,足自適也,然不能忘遲暮之心?!痹偃珙i聯(lián),我們可以理解為肯定的意思,軍中就適宜劍舞,邊塞就應(yīng)注重笳音。如清王堯衢《唐詩合解箋注》卷七說:“言軍中宜于劍舞,非劍則不相宜。塞上重于笳音,非塞則笳亦不重耳?!币部梢岳斫鉃榉穸ǖ囊馑迹谲娭兄荒芤姷絼ξ?,在塞外只能聽到笳音,其他豐富多彩的文娛節(jié)目都欣賞不到了。尾聯(lián)也可以表面理解為如果不作邊城的將帥,誰又能體會到君王的恩遇呢?如清胡本淵《唐詩近體》說:“結(jié)法后唯老杜有之,邊將宜作是想。”清顧安《唐律消夏錄》也批評道:“邊塞之地,遲暮之年,風(fēng)雨之夜,如此苦境,強說恩遇,其心偽矣?!钡且灿腥颂剿髁似渲械南彝庵簦缜逋鯃蜥椤短圃姾辖夤{注》卷七分析道:“此以感恩作反結(jié)。言舞劍聞笳,邊城將才有此境。我如不作邊城將,當此苦況,誰知昔日在朝恩遇之深?總因心中不樂幽州,故以昔時恩遇反形出邊城今日之苦也。”這樣看來,張說寫此詩別有用意,也就不一定虛偽了。
上一篇:王 中《干戈》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陳 摶《歸隱》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