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七律·答丁元珍》千家詩鑒賞
歐陽修〔二〕
春風疑不到天涯〔三〕,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四〕。
夜聞啼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五〕,野芳雖晚不須嗟。
〔一〕丁元珍:丁寶臣,字元珍,時為陜州軍事判官。
〔二〕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文忠。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吉州原屬廬陵郡,故自稱廬陵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進士。景祐元年(1034),召試學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館閣校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詔入京,與宋祁同修《新唐書》。嘉祐二年(1057)二月,歐陽修以翰林學士知貢舉,提倡平實的文風,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人,對北宋文風的轉變起了關鍵作用。熙寧四年(1071)六月,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退居潁州。歐陽修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語言流暢自然;詞婉麗,承襲南唐余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公集》。
〔三〕春風疑不到天涯:即“疑春風不到天涯”,懷疑春風的來臨。天涯,天邊,這里指地處邊遠的峽州。
〔四〕凍雷:早春的雷。
〔五〕洛陽花下客:作者自稱,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祐元年(1034)歐陽修曾任西京(今河南洛陽)留守推官,洛陽盛產牡丹,北宋時花園最盛,有“天下名園重洛陽”的說法,所以稱“洛陽花下客”。
【點評】詩題一作《戲答元珍》。這首詩寫于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歐陽修于上年作《朋黨論》為范仲淹辯護,結果被貶為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丁元珍作《花時久雨》詩贈他,歐陽修遂以此詩贈答。詩歌借山城春遲遲不歸寄予了被貶后的苦悶、失意和對故鄉的思念,次聯富于生機的景象暗含詩人對未來的信心,同時表達了自我寬慰之情。
上一篇:邵雍《七律·插花吟》千家詩鑒賞
下一篇:沈佺期《七律·侍宴》千家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