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人生:
哲學與宗教維度的命題
王國維生于憂患,歷經“世變”,再加上體素羸弱,性復憂郁,使得他對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等問題格外敏感,并以此開始了自己早年的哲學研究之旅。王國維并非虔誠的宗教徒,對宗教也并沒有較為深入的研究,但宗教思想卻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哲學想要解答何為人生,而宗教則著眼于人生何往的問題。“人生”是哲學與宗教共同關注的話題。王國維關注人生,試圖以哲學來尋找答案,而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與宗教不期而遇。
王國維的宗教情懷
王國維極力推崇著名哲學家尼采、叔本華,他們的思想都汲取了宗教元素,但對宗教又都是持反對態度的。尼采認為,基督教是社會墮落的征兆,是最腐敗最惡最弱的一種虛妄之教,是文化之敵,“一切宗教皆弱者之所唱也”。叔本華則把當時的基督教看作是復活的猶太教而予以抨擊。在這樣的影響下,王國維對宗教的基本態度自然也是反對的。
我國著名佛學家王恩洋對王國維的宗教態度深感遺憾,“王氏哲理深湛,善發疑情,乃不于此宇宙本體論上致其懷疑,而盲目的信從叔氏之說,乃據之以疑解脫之不可能,是又最可痛惜者也”。然而,王國維雖無宗教信仰,但有著一定的宗教情懷,在他的思想中涌動一種幾近宗教情感的元素。
所謂宗教情懷,就是追尋人生的意義,并以解脫人生為終極追求。
王國維在《論近年之學術界》中,將我國古代的思想分為能動與受動兩種形態。能動就是由本國之內興起,受動則是受外國影響而起。春秋戰國之時,民智成熟,政治紛亂,這樣的社會局面催生出燦爛的“諸子百家”,這是中國思想史上唯一的能動時代,此后則大體流于受動,偶爾的能動也是受動的附加產物而已。漢代以后,學界幾乎停止了發展,直到佛教傳入中國,才讓沉寂的思想界再度振作精神。對此,王國維的觀點如下:
佛教之東,適值吾國思想凋敝之后。當此之時,學者見之,如饑者之得食,渴者之得飲。擔簦訪道者,接武于蔥嶺之道;翻經譯論者,云集于南北之都。自六朝至于唐室,而佛陀之教極千古之盛矣。此為吾國思想受動之時代。然當是時,吾國固有之思想與印度之思想互相并行,而不相化合。至宋儒出而一調和之,此又由受動之時出而稍帶能動之性質也。自宋以后以至本朝,思想之停滯略同于兩漢。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見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
可見,王國維雖覺得當時的佛教已到了“腐敗之極點”,但并不諱談佛家思想的積極影響。此外,他也肯定了宗教對人生的慰藉作用:
今夫蚩蚩之氓,終歲勤動,與牛馬均勞逸,以其血汗易其衣食,猶不免于凍餒。人世之快樂,終其身無斯須之分,百年之后,奄歸土壤。自彼觀之,則彼之生活果有何意義乎?而幸而有宗教家者,教之以上帝之存在,靈魂之不滅,使知暗黑局促之生活外,尚有光明永久之生活。而在此生活中,無論知愚、貧富、王公編氓,一切平等,而皆處同一之地位,享同一之快樂。今世之事業,不過求其足以當此生活而不愧而已。此說之對富貴者之效如何,吾不敢知,然其對勞苦無告之民,其易聽受也必矣。彼于是償現世之失望以來世之希望,慰此岸之苦痛以彼岸之快樂。宗教之所以不可廢者,以此故也。
人生的苦痛與解脫
王國維所處的那個時代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世變”時代,諸如:甲午海戰、戊戌變法、慈禧新政、庚子之變、辛亥革命、清帝遜位、張勛復辟、袁世凱稱帝、五四運動、北伐戰爭,等等。變幻莫測的時局,接連不斷的戰爭,很容易為人帶來絕望之感。
人生多艱,王國維渴望從哲學的層面來探討人生真諦,找出人生的本質,以緩解對人生無常的焦慮。王國維寄希望于哲學,可哲學并沒有給他想要的答案,“旋悟叔氏之說,半出于主觀的氣質,而無關于客觀的知識”。
哲學試圖還原人生的本質,以合理、科學的方式解釋人生,從而緩解對人生的失望,甚至絕望;而宗教則將對現世苦痛的解脫寄希望于來世,以虛無的來世麻痹現世之人,讓人們忽略現世的種種苦難與不幸。哲學與宗教雖然在解讀人生上有著巨大的區別,但對現世苦痛的解脫卻是一致的。于是,哲學與宗教便在一定程度上合流了。對于人生本質,王國維是這么說的:
生活之本質何?欲而已矣。欲之為性無厭,而其原生于不足。不足之狀態,苦痛是也。既償一欲,則此欲以終。然欲之被償者一,而不償者什佰,一欲既終,他欲隨之,故究竟之慰藉,終不可得也。即使吾人之欲悉償,而更無所欲之對象,倦厭之情,即起而乘之,于是吾人自己之生活,若負之而不勝其重?!粍t人生之所欲,既無以逾于生活,而生活之性質,又不外乎苦痛,故欲與生活與苦痛,三者一而已矣。
人生因不間斷的欲望而形成不間斷的苦痛,王國維對此有著深刻的體驗,希望自己在系統梳理中西哲學之后,能夠“自立一新系統,自創一新哲學”,建立自己的一家之說。他不僅要解決自己所面臨的人生困境,也希望能由此使更多的人能走出困境,在現世得到更多切實的慰藉。
可惜,哲學與宗教都沒有都沒能給王國維想要的答案。于是他轉而向文學索取“直接之慰藉”。王國維為了追尋人生的意義而迷戀哲學,又因迷戀哲學而旁涉宗教,這樣特別的學術經歷不僅令他的哲學思想沾染了宗教色彩,也為日后的文學理論奠定了重要基石?!叭松钡目嗤础⒔饷摗⑽拷?,循環往復,就這樣困擾著也影響著“而立”之前的王國維。
上一篇:王國維《談亳:古地以亳名者,甚多》
下一篇:王國維《談元曲之佳處:自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