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成氏《毛詩指說》后
右《毛詩指說》四篇:一《興述》,二《解說》,三《傳受》,四《文體》,合為一卷。唐·成伯玙撰,后有建安熊子復跋尾,蓋乾道中嘗刊于京口者。唐以詩取士,而三百篇者詩之源也,宜一代論說之多。乃見于《藝文志》者自《毛詩正義》而外,惟成氏二書及許叔牙《纂義》而已。成氏《斷章》二卷、許氏《纂義》十卷,今俱無存,惟是編在耳,不可不廣其傳也。
注:《纂義》指的是《毛詩纂義》。
書成氏《毛詩指說》后
右《毛詩指說》四篇:一《興述》,二《解說》,三《傳受》,四《文體》,合為一卷。唐·成伯玙撰,后有建安熊子復跋尾,蓋乾道中嘗刊于京口者。唐以詩取士,而三百篇者詩之源也,宜一代論說之多。乃見于《藝文志》者自《毛詩正義》而外,惟成氏二書及許叔牙《纂義》而已。成氏《斷章》二卷、許氏《纂義》十卷,今俱無存,惟是編在耳,不可不廣其傳也。
注:《纂義》指的是《毛詩纂義》。
上一篇:納蘭性德《題《讀易私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納蘭性德《雨中花.樓上疏煙樓下路》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