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偶成
放臣不復望修門①,
身寄江頭黃葉村。
酒渴喜聞疏雨滴②,
夢回愁對一燈昏。
河潼 ( tóng )形勝寧終棄③,
周漢規模要細論。
自恨不如云際雁,
南來猶得過中原。
注釋
①“放臣”,指放逐之臣,是作者自稱。“修門”,楚國郢都城門。見《楚辭·招魂》篇,這里借指南宋的都城臨安。這一句有以屈原自況之意。
②這句意思是,酒后口渴,聽到窗外疏雨聲聲,覺得似能潤一潤喉嚨,詩人于孤苦中感到些許的喜悅。
③“河潼”,指黃河和潼關。“形勝”,指地理形勢的險要。
賞析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冬,陸游以“嘲詠風月”的罪名被罷官后,憤然離開臨安, 回到山陰故居。在閑居之中仍然憂念國事,《枕上偶成》這首詩就作于慶元元年(1195)十月閑居山陰期間。陸游在詩中懷念北土,表述了他長期堅持的建都關中、復國中興的夙志。
“放臣不復望修門”,作者以屈原自喻,說自己不再掛念國都,關心國事,這是他被棄置罷官、壯志難申的憤懣不平之語。既然不再憂念國事,就可以嘯傲林泉、悠閑度日了,所以那江畔遍地黃葉的村莊便是我的棲身之處。“江頭黃葉村”既點出了寄身之所,也在景色描寫中暗示了季節,并為尾聯寫雁伏筆。頷聯細致入微地描繪了深秋雨夜的情景,在夢中可以馳騁想象,夙愿得展;但醒來之后,依舊只有昏黃的孤燈為伴,這里寫出了詩人心頭的孤寂和愁悶,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頸聯意思是,周漢兩朝都以黃河潼關為根基而逐鹿中原,統一天下,南宋朝廷對此應當認真思索,怎么能放棄中原形勝之地呢?尾聯又寫自恨不如“猶得過中原”的云間大雁,大雁尚且能夠北歸, 自己何時才能看到收復中原、北伐成功呢?這里在人不如雁的強烈對比中抒寫了難忘國事的悲愴之情。這首詩先敘事,再議論,最后狀景抒情,一氣呵成,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剛正不阿的高潔品質。
上一篇:陸游《枕上作》中心思想與簡要賞析
下一篇:陸游《梅花絕句》中心思想與簡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