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還[1]
【原文】
自有仙才自不知[2],十年長夢采華芝[3]。
秋風動地黃云暮[4],歸去嵩陽尋舊師[5]。
【注釋】
[1]東還:應該是指由西面向東還至洛陽或其附近地帶。也有人認為是指從山南西道府罷而歸,東還長安,以備一說。據近代岑仲勉所寫《玉溪生年譜會箋·平質》,可知李商隱參加了3次禮部考試,以期登第成為進士,分別是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及開成二年(公元837年)。其中,前二次均失敗。首次失利尚不至于要歸去尋舊師,故此詩應作于太和九年。
[2]仙才:仙人的才分。《漢武帝內傳》:“西王母曰:劉徹好道,然形穢神慢,非仙才也。”
[3]華芝:靈芝,仙藥,又指華蓋,高官顯貴者所用。揚雄《甘泉賦》:“于是乘輿乃登,夫鳳凰兮而翳華芝。”李善注引服虔曰:“華芝,華蓋也,言以華蓋自翳也。”此處語意雙關,以夢采仙藥及望登進士第相關合。
[4]黃云暮:黃昏時風沙蔽天,云呈黃色。
[5]嵩陽:道觀名,在嵩山太室山下,李商隱年輕時曾學道,故云尋舊。
【譯文】
自己有求仙問道的才能卻竟然不知,十年來一直夢見在夢中采摘那名貴的靈芝。秋風陣陣、日暮窮途之時,滿天是片片黃云。算了吧,還是歸去吧,回到嵩山南面去投奔我原來的老師。
【賞析】
首句“自有仙才自不知”為自嘲之語,實寫不知求仙問道之才,暗說自己多次應試不第,可見作者此時情緒分外低落。次句承首句,既印證自己有“仙才”,也說明早有隱遁之心。“十年”可見作者甚是沉落。
第三句“秋風動地黃云暮”,整體色調暗淡而渾濁,透出一種壓抑感,所謂歸隱不過是求而不得的退而求其次,詩人留給我們的是一個蕭索的背影。第四句點題,說明東還之地。全詩情緒始終低沉寥落,語言亦平白如話,雖文氣貫通,但失之格調,未有余味,紀昀曾評“此詩亦無不佳之處,但無佳處耳”。
上一篇:李商隱《馬嵬二首》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二月二日》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