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農
【題解】
杜甫經過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后,終于在友人的幫助下在成都草堂定居,那時雖然天下大亂,唐朝陷入了與叛軍的苦戰中,但成都那個時候還沒有戰事,比較太平,但身處太平之地的杜甫依然沒有忘記報效國家。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想告老為農求道的生活愿望,但他終不忘國事,其實這是杜甫對自己一種無奈的自嘲罷了。此詩是杜甫生活史上一個轉變的標志。
【原文】
錦里煙塵外①,江村八九家。
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②。
遠慚勾漏令③,不得問丹砂。
【注釋】
①錦里:即指成都。成都號稱“錦官城”,故曰錦里。煙塵:古人多用作戰火的代名詞。當時遍地干戈,惟成都尚無戰事,所以稱成都為煙塵外。
②國:指長安。賒:遠。
③遠慚勾漏令:此處指葛洪煉仙丹的那件事。葛洪(公元284~364年)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樸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后隱居羅浮山煉丹。
【譯文】
安祿山起兵叛唐后,天下大亂,只有錦里不在戰亂中,我現在住的地方,沒有俗世的紛亂,只有八九戶人家。
湖邊的荷花盛開,清麗芬芳,圓形的荷葉漂浮在微波粼粼的水面,纖細的麥穗,隨風搖落淡淡的花香。
我準備在這里卜居從此養老了,每天安心務農,遠離長安,不再去理會國事。
當年葛洪年老時去煉仙丹以求長壽,只可惜啊,我不能像葛洪一樣不問塵事,一心棄世求仙、煉丹砂。
上一篇: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嘆庭前甘菊花》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