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
《秋興》八首是杜甫五十五歲羈留夔州的作品,八首是一個藝術(shù)整體。這組詩以身居巫峽的“我”為核心,以心系故國家園為貫串的線索,織成縱橫的抒情網(wǎng)絡(luò),展開翻騰起伏的憂思。跳躍性雖大,但首尾呼應(yīng),章法嚴(yán)謹(jǐn),格律精工,抒情深摯,體現(xiàn)了詩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藝術(shù)成就。所選“其一”是組詩的序曲,通過對巫山巫峽秋聲秋色的形象描繪,烘托出陰沉蕭森、動蕩不安的環(huán)境氣氛,既吐露了詩人晚年深切的鄉(xiāng)愁,又寄寓了傷國傷時的郁憤。“其四”是組詩的前后過渡,通過對今非昔比的感慨,表達了詩人處處“潛悲辛”的深沉苦悶。
其一
名句: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fēng)云接地陰。
【原詩】
玉露凋傷楓樹林②,巫山巫峽氣蕭森③。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fēng)云接地陰④。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⑤。
寒衣處處催刀尺⑥,白帝城高急暮砧⑦。
【注釋】
①秋興:因秋而起興。②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③“巫山”句:《水經(jīng)注·江水》:“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峰,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巫山:在今重慶市境內(nèi)。巫峽:長江流經(jīng)巫山一段稱巫峽。④塞上:指巫山。塞:關(guān)隘險要之處。⑤孤舟一系:猶言孤舟長系,意思是自己回鄉(xiāng)的希望都寄托在一條小船上了。⑥催刀尺:指趕制新衣。刀尺:剪刀與尺子,縫制冬衣的工具。⑦白帝城:在夔州城東之白帝山上。砧:搗衣石,此指搗衣聲。
【譯詩】
寒霜染盡楓樹林使人感到秋意凄涼,
巫峽內(nèi)呈現(xiàn)出一派蕭條陰森的氣象。
江中那奔涌的波濤好像卷上了空中,
隘口處低垂的風(fēng)云幾乎壓到了地上。
眼前的菊花已兩度開放似掛著眼淚,
江邊孤舟維系著對故鄉(xiāng)長久的思量。
人們紛紛用刀尺趕制著過冬的衣裳,
高高的白帝城四處傳來搗衣的聲響。
【賞析】
這首詩是《秋興》八首中的第一首。詩的首聯(lián)開門見山,直寫秋景。“玉露(白露)”、“楓樹林”、“氣蕭森”點明秋興之依托,因秋景而起興,而感懷。頷聯(lián)“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fēng)云接地陰”,使用“寓意于象”的手法,表面寫的是巫峽險惡的環(huán)境,實則暗指時局的動蕩,點明作者身在巫峽,心想京城,由近及遠(yuǎn)排比類推,氣勢十分雄壯。“波浪”在下而說“兼天”,“風(fēng)云”在天而說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語句,極力描繪了秋季陰暗蕭森的景致,襯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頸聯(lián)“叢菊兩開他日淚”點出滯留夔州已有兩年,眼看菊花兩度開放,幽思不已,淚如泉涌。“孤舟一系故園心”說明作者漂泊在外,有家難歸,寄身孤舟。對故園的思念,都寄托在一葉孤舟上。這里,“孤舟”成為作者漂泊流浪的意象物。尾聯(lián)“催刀尺”、“急暮砧”這兩個聲動相連的詞組作鋪張,把作者想回家的焦急心情進一步烘托出來。
全詩以融情之筆寫景,以融景之筆寫情,把詩人自己的人生體驗融入景物的描寫中,做到了情景交融,意境動人。同時抓住生活細(xì)節(jié)來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如“催刀尺”、“急暮砧”,一是所見,一是所聞,均能觸動游子的鄉(xiāng)思。此外,語言凝練概括,表現(xiàn)力強。詩中用字處處對仗而雙關(guān),“波浪”、“風(fēng)云”、“兩開”、“一系”、“催”、“急”等,有情有景,有聲有色,忽近忽遠(yuǎn),忽高忽低,猶如巫峽之水,時而盤旋回落,時而奔騰向前,與杜甫自己的澎湃思潮匯合在一起,詩意十分纏綿感人。
其四
名句: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原詩】
聞道長安似弈棋①,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②。
直北關(guān)山金鼓振,征西車馬羽書馳③。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④。
【注釋】
①弈棋:比喻權(quán)力爭奪不停,局勢變化不定。②這兩句說新貴代替了舊貴。③這兩句說回紇和吐蕃的侵凌。直北:指長安之北。當(dāng)時京城北面有回紇的威脅。征西:指抵御吐蕃。吐蕃從西來。金鼓:鉦和鼓。羽書:征調(diào)軍隊的文書,上插鳥羽表示加急。金鼓振、羽書馳:言軍情緊張。④這兩句說身居秋江凄冷的夔州,情系長安舊居。魚龍寂寞:形容秋江冷,相傳龍類在秋季蟄伏水底。故國:指長安。平居:昔日所居之地。
【譯詩】
聽說長安的政局如弈棋般不斷變幻,
想起百年世事真使人不勝感慨悲傷。
先前王侯的豪宅府第已換了新主人,
朝中的文臣武將也同過去完全兩樣。
北面的關(guān)山突燃戰(zhàn)事擂響金鼓陣陣,
西面的邊境軍情緊迫羽書頻頻飛傳。
身居寂寞的秋江真如魚龍般的凄冷,
怎能不時時思念起平日所居的長安。
【賞析】
全詩前四句傷朝局之變遷,后四句憂邊境之侵逼,最后歸結(jié)出“故國有思”的主題,章法井然,傷憂時世的凄切悲愴之情被抒發(fā)到了極致。
首聯(lián)以“聞道”一詞總領(lǐng)全詩,它表明詩人流落江湖仍時刻關(guān)注國政時局。以下的一系列感慨與傷悲,都從“聞道”生發(fā)出來。“弈棋”是一個貼切而令人心酸的比喻,它形象地表明國家的政治中心長安多年來權(quán)力爭奪不休、局勢變化不定的混亂狀態(tài)。“百年世事”從時間上來看包括遠(yuǎn)事與近事。杜甫之“不勝悲”者,顯然主要在于近事,而寬指“百年”,感慨就更深沉。頷聯(lián)分筆描寫“似弈棋”而“不勝悲”的“世事”之第一個大的方面:政局人事多變,王侯宅第易為新主。頸聯(lián)再分寫“不勝悲”的另一個大的方面:外患嚴(yán)重,國家安全沒有保障。這里具體指回紇和吐蕃的交互侵凌。尾聯(lián)二句,將思緒從遙遠(yuǎn)的長安拉回眼前的夔州,點明自己身居秋江凄冷的巴東,心系長安故園的本意。這里抒情意脈與前文一以貫之,并與組詩總題“秋興”呼應(yīng),感慨極深而包涵極廣,是詩人從夔州秋感過渡到故國之思的關(guān)鍵之作,被稱為《秋興》八首中的“高峰”。
上一篇:《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yán)鄭公①(其四)》注釋、翻譯、賞析
下一篇:《杜甫登高》注釋、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