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父母的教誨
孟子3歲時便失去了父親,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母親一個人肩上。孟母很重視兒子的教育,一心想把孟子培養成有學問的人。童年的孟子很貪玩,孟家附近有一塊墓地,經常有出殯、送葬的人群,不是吹吹打打,就是哭哭啼啼。
孟子經常與伙伴們一起模仿他們。孟母見了很生氣,對兒子說:“你父親是一位有學問的人,他因為生病而英年早逝,不能教你讀書認字。若你不認真讀書,將來怎會有出息?”
為了讓孟子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孟母把家遷到城里。但是,孟子的家背后離鬧市很近,嘈雜的聲音使孟子無法認真讀書。孟子和他的新伙伴常常模仿賣貨的、打鐵的、殺豬的。孟母見了更為生氣,于是決心再次搬家。
這一次,孟母把家遷到了學宮附近。學宮是讀書勝地,許多讀書人在那里學習,還時常演練禮儀。孟子受到感染,每日在家中專心讀書,也漸漸模仿起學宮中的禮儀。
不久,孟母把孟子送入了學宮。初到學宮,孟子學習興趣很濃,也很用功。但是,年幼的孟子并不懂得母親望子成龍的良苦用心。不久,孟子又開始整天玩耍。
有一天,孟子正在上課,他突然想起了村東湖中的天鵝,想射一只來玩玩,于是,再也坐不住了。他趁老師不注意,偷偷地溜出了學宮,跑回了家。
正在家中辛苦織布的孟母見孟子又逃學回來,隨手抄起身旁的一把剪刀,猛地幾下把織機上已經織成的一塊布攔腰剪斷了。孟子從未見母親如此生氣,他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母親嚴厲地問道:“這布匹斷了還能重新接好嗎?”
“不能?!泵献忧勇暣鸬?。
孟母又說:“你不專心讀書,半途而廢,將來也會像這斷了的布匹一樣,成為沒用的廢物?!?/p>
話一出口,孟母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傷心地痛哭起來。孟子看到傷心的母親,又看看被母親割斷的布,恍然大悟,跪到母親面前,說:“母親,原諒孩兒吧,孩兒一定不辜負母親的希望,好好念書。”
從此以后,孟子發奮學習,終于成為滿腹經綸的大學者。
上一篇:牡蠣
下一篇:一定要有一技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