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東攻村寨,西圍郡邑
雍州刺史蕭寶夤占據州郡造反,尚書仆射長孫稚率軍進討,楊侃升任鎮遠將軍、諫議大夫,為長孫稚行臺左丞,并很快轉為通直散騎常侍,參決機要。魏軍進駐弘農(今河南靈寶一帶),楊侃對長孫稚說:“以前魏武曹操與韓遂、馬超倚關作壘,大談勝負,卻久不見了斷。一旦敵我雙方將帥雄才大略相匹對,算計謀略針鋒相對,就只可憑河山險阻取勝,難以智力分高下。現在叛賊固守潼關,完全占有了地理上的優勢,縱使曹操重新出世,也無出奇制勝之法。我軍只有北取蒲坂,然后駕舟船飛棹西岸,破釜沉舟,置兵于絕境,激起大家的斗志,那么,華州的重圍可不戰而解,潼關叛賊亦必望風潰散。諸處既克復,長安自然攻破了。若愚計被采納,愿為明公您的前軀。”長孫稚猶疑地說:“賊將薛修義已包圍河東,薛鳳賢又守衛著安邑(今河北安新縣西)。都督宗正珍孫停師虞坂(今山西平陸縣東北),遲遲不能進,雖然有此計,還是不知是否管用。”楊侃說:“宗正珍孫本來是一介武夫,因機緣巧合得以升達,只可被人驅使而難以驅使別人。一時受主帥之大任,調理三軍,精神就錯亂了,只堪當圍敵之任。河東為蒲坂治理之范圍,西邊兼黃河河道,反叛的人多來自東境,薛修義統率精壯勇士,向西圍打郡邑,而父老妻小尚留在原來村寨,若率領大軍攻擊他們,方寸必亂,人人歸心似箭,那么郡邑之圍就冰釋了。不戰而勝之理,昭然可見。”長孫稚被楊侃說服,依計而行,命令自己的兒子長孫彥等率領騎兵與楊侃一道在弘農渡河到北岸,率領的全是騎士,雖精于野戰,但不善于攻城,便隱蔽在石錐壁。楊侃向鄰近村寨一一宣告:“今暫且停軍于此,等步兵過來后,才能決定進一步的行動。假如有主動來投降的人,讓他們各自先回村,要他們等臺軍點烽火時,也照著辦,表明已降歸;并告訴他們,凡沒有煙火的地方,即是不降之村,將盡行殺戮,所掠財物賞賜給軍士們。”老百姓互相轉告,并不真正投降的,屆時也假裝點起了烽火,一夜之間,火光映天,百里之內,如同白晝。圍城的敵人,不知魏軍深淺,只好各自散歸,薛修義也顧自逃跑了,長安之亂很快被平定。(《魏書·楊侃傳》)
上一篇:避實就虛·東吳假意向魏稱臣
下一篇:知人善任·用人如器·丞相蕭何追韓信